主编说
徐晶|瞰法
柴晓峰律师,《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魅力带教男神,温暖又开阔,专业又细腻
在上海锦天城的办公室里,喝到了他亲手冲的咖啡
听他娓娓道来那些过去的成长岁月
每个人,都曾为了“令人心动的offer”而焦灼地拼搏
柴律师的西装套装优雅熨帖,手绢叠得整齐有型
那种自内而发的上海男人的优雅,是一般人装不出来的
就像在节目中
那些所有的性情
也是装不出来的
让我们走近,那个真实而温暖的柴PAR——
讲述|柴晓峰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采访|徐晶 文|晓山 视觉|方敏华
01
《令人心动的offer》首季杀青已经快两个月了,这期间有很多网友发私信问我职业转型的问题,因为我在节目中提过,自己非法本出身,30岁才转行做律师。
那期节目中,8名实习生展开分组辩论,第一个上场阐述的李晨由于紧张,说话断断续续的,他这组整体发挥也不是很理想,最终输掉了比赛。镜头捕捉到他偷抹了好几次眼泪,后来鼓起勇气找我倾诉。
他很在意比赛结果,想通过努力“制霸上海”,成为一名杰出的律师。但周围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他努力了,但好像还是无法赶超,非常有挫败感。那天他突然意识到,以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这颗雄心,说着说着,眼泪又掉下来了。
我说:“你看看柴par,我在你这个年龄还啥都不是呢,你已经比我好很多了,至少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点,而我是30岁以后才意识到的。只要努力的方向不错,你不会比我差。”
他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但我并不是敷衍地宽慰,年少时的我要比他糟糕很多。
《令人心动的offer》中,柴晓峰宽慰李晨
2000年我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出了一个新政策,所有本科生都不能留校执教。我读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来已确定拿到留校名额,但因令取消了。
未来能干什么,我还没想好。
那时有很多同学报考MBA,只是年少心高的我不想盲目随大流,就没有选择这条路。当时的我没有想到,接下来几年的挫折和洗礼,磨消了我的优越感和少年气,又将我送回这条多有人选择的路。
当年的日剧《麻辣教师(GTO)》中,反町隆史饰演的中学老师就是特立独行的代表,他用各种离经叛道的方式,把调皮捣蛋的学生教育成才,还跟他们成了亲密死党。
我看完以后特别有感触,随后应聘进入上海一所重点高中教英语。然而一个多学期后,我就心生退意了。
20岁出头的我很想在教学上创新,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虽然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并未获得领导们的认可。
面对校内体制的刻板管理,家长的或讨好或施压,觉得十分荒谬,更不愿咬牙坚持直到自己习惯这种求生模式。
有一次我打篮球崴了脚,只能打车上班,而一个月的打车费用远远超过我的工资。这成了压垮我心气儿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从学校辞职了。第一份工作像儿戏般,凭一腔热血开始,因一个小伤结束。
这时,晚熟的我才开始真正静下来问自己想要做什么。但从小似乎都只为父母期待而努力的我,没有找到清晰的答案。
02
2001年,国内电子商务刚起步,电子通讯技术也不是很发达,价格信息不对称滋长了商机。我因为会外语,就加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一年后,我决定出来自己创业。
说是创业,其实就是home office。那时候做电商比正常上班的收入还要多一些,没什么危机感。有生意就带着做一做,没生意就打打游戏。
现在想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社交媒体落后,我挠着肚皮混着日子,意识不到同龄人正在埋头打拼。而如今刚毕业的孩子,大概每天刷刷朋友圈就能看到同学们留学的留学、加班的加班,这种压力之下很难像我当年一样不思进取。
当时,唯一让我调节生活、加满能量的事情,就是去咖啡馆喝杯咖啡,看会儿闲书。在咖啡的香气和杯盘的碰撞声中,我似乎更能找到一种实在的安定感,那种既非麻痹自己安于清闲、又非懊悔过往思虑将来的中间地带。从那时起,咖啡,就成了我的定心剂。
但从02、03年开始,安逸的生活被打破了。
阿里巴巴异军突起,电子商务逐渐普及化,互联网技术也突飞猛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商品价格,我的利润空间就被压缩了。
更动摇心志的是,我觉得跟同学已经有点脱节了,自己从来没有在一个很垂直的行业里面深耕,而那些一直打拼的人,坚持的人,已经做到比较高的位置了,比如我的很多同学都做到了外企的中层领导。
那时真的很焦虑,想通过进修弥补落差,我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MBA,曾经对这个专业不屑一顾,如今学会了面对现实。
同期我父亲也在创业,他的矿产品生意刚起步,我就边读书边给他打下手。父亲的员工都是我长辈,碍于情面,在很多事务上不好表态,而学到的MBA知识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运用。
这种状态持续到2006年的10月份,站在那个节点,我再次问自己想要什么,答案是,一间咖啡馆。
此前我涉猎了很多咖啡的历史知识,对咖啡背后的文化深度着迷,它不仅是生活品质的代表,也有着对人生的思辨。为此我放弃了父亲的生意,考了咖啡师证书,又应聘了咖啡店员,想从最基础的实践中“偷师”。
03
那是一个意大利品牌的连锁咖啡馆,负责我们门店培训的是亚太区技术负责人,一个腔调十足的克罗地亚人,一头银发,实际上也就三十岁出头,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很多,我们都叫他“老头儿”。
吧台没有椅子,咖啡师除去吃饭、上厕所,每天要在里面站8到10个小时。一般我做完咖啡闲下来,就跟前台和厨房的同事聊聊天,扯扯淡。
但“老头儿”不一样,我注意到他每次出完咖啡后,都会把吧台清理得一尘不染,整理杯具,然后拿一块口布,挨个把玻璃杯上的水渍一点点擦拭干净,直到非常通透明亮。等所有工作都做完了,他会细心观察每一位顾客的状态。
一次有位顾客边等咖啡边看书,咖啡出来后,我刚要拍吧铃叫外场同事来取,老头儿立刻制止了我。“你看那位客人那么专注地看书,铃声会影响她。”说罢他走到外场,轻轻把咖啡端送到客人面前。
老头儿教了我2个月就回国了,但这种匠人精神让我印象深刻,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真的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随后的工作中,我都会按他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007年4月,父亲的生意规模扩大,新建厂房需要大量资金,我的咖啡事业只能被迫暂缓。而对于父亲的事业,我却又始终无法很好地融入。即将30岁的我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事业来支撑家庭确实值得思考。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英语能力是一方面,父亲在建筑行业的资源也是加分项,最后我选择做涉外律师。
当时只是粗浅地觉得这个行业是靠头脑吃饭,成本相对较小,不需要购置设备。随即就决定参加接下来2008年的司法考试,那年我刚好30岁。
04
当时涉外法律人才已经不再稀缺,家人都觉得这次转型会给我带来极大的压力。
“你要跟比你小7、8岁的大学毕业生在竞争,他们都是根正苗红的法本出身,英语海归,你怎么跟他们拼?”父亲说。
但当时我也是一根筋了,不管头破血流都要走下去。学法律确实特别累,起早贪黑上训练班、复习功课,头发大把掉,连孩子出生都无暇看顾。好在08年我考下来了,成绩还不错。经人介绍,我得到了去金杜面试的机会。
面试那天,我站在金杜办公区的落地窗前,看下面来往的车流,当时就想,要是能进到这样的律所,真的非常荣幸。
第一轮笔试,同场还有3、4个应届毕业生,我感觉不太有自信。但接下来我发现他们几个交头接耳,发信息问答案,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赢了,因为我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的。
可喜的是笔试通过了,顺利进入下一轮。第一个面试我的是当时金杜的营运总监,我记得很清楚,她提到法本和非法本的区别。我说在司法考试的时候,我看到很多法本出身的人,水平能力比我差很多。
“所以说我们这里不是所有法本都要的,我们只要那些好的。”
听她这样说我心里很紧张,和其他候选人相比,我除了有一些非法律的工作经验,可能唯一相对比较强的地方,就是待人接物沟通能力,别无所长。
接下来的英语面试后,考官说我的发音很好,但看得出已经很久没练了,建议我重新捡起来。我心想,这次恐怕是没戏了。
没想到两个月后,金杜发来了offer。后来才知道,那位英语面试官本科也是学英语的,也当过好多年老师。也许是因为经历相似,加上我的成绩达标,他才给了我这次机会,并成为我的带教律师。
05
作为一个大龄菜鸟律师,我的开局并不顺利。
带教律师只带了我几个月就去美国读LL.M了,我成了“没妈的孩子”,不同的合伙人轮流给我安排工作,工作量比较不稳定,有时特别闲,有时又要连着好几天通宵作业。
身边同事又都是年轻人,学历、履历都颇为光鲜,面对这种竞争,我觉得前途暗淡。一次我和同事去宁波跑项目,路上我跟他闲聊,却惊讶地发现她居然是我的高中学生,空气突然安静了下来。
2010年2月,我拿到了律师证,当时就想是不是该换所了。
“晓峰你坚持一下,再等一年看看”,家里一位长辈跟我说。他判断等我的带教律师回来,也许还会有变化,于是我就忍了一年,而这一年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所里碰到需要社会经验的,或者有危险性的取证业务,往往都会派到我头上。我曾到网吧里面打假,像间谍一样不停换电脑,把所有序列号抄全下来作为证据。现在想来也后怕,因为一旦被人发现肯定是走不出去的。
我还曾经一个人去太原,找当地的工商局,端掉了一个不正当竞争的对手。不光查封了,还查出它有抽逃出资的问题,那个公司也就彻底消失了。
这件事让我有底气在金杜继续做下去,但同时也在思考,总这样分散地做业务也不行,我需要在某一领域做得更精,更专。
当年4月,我决定报考一级建造师。考试共四科,法律等于白送给我;工程经济是我读MBA时的强项;项目管理也是我MBA的必修课。剩下的就是工程实务,包括结构力学,施工方案,混凝土配比等等,我准备了5个月,一次性通过全部四科。
11月份我的带教律师回国了,同时所里引入了一位外所的管理合伙人,她是个美国律师,主要业务方向是国际建设工程。带教律师看我拿到了一级建造师证,加上有英语优势,便把我引荐给了这位合伙人,我跟着她做了一些涉外建设工程案件。
欧美客户对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要求极高,细致到一个字符、标点、甚至行距,而我本身对细节就比较偏执,每份文件我都会强迫症似地反复校对格式,就像当年“老头儿”一点点擦去玻璃杯上的水渍。
这份偏执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从那以后,我就在房地产建设工程的争议解决领域深耕,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06
2013年,在同学的保荐下,我离开金杜,加入锦天城做授薪合伙人,主要为建设工程的争议解决案件做支持。几个重要的案子做完之后,同事们对我的能力都比较认可,2017年7月,我被提为高级合伙人。
两年后我被offer节目组选中成为4位带教律师之一,这或许也得益于我过往的经历。十多年前走的那些弯路,开始浮现它们对我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节点交汇。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事业并不敢妄称成功,成就高于我者比比皆是。我的经历中能分享给年轻人的,不是如何走向事业的成功、寻找正确的职业方向,而应该是不被一时浮沉所累的心态,和对得起所得幸运的努力。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会带来所谓的逆袭,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但如果你轻言放弃,可能连获得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有一期节目是我们到黄山歙县做法律援助,这些在家绝对不会吃什么苦的实习生到了农村,为了协调邻里关系、亲子关系,主动给村民做饭,甚至喂猪。他们知道这么做并不会带来很多的得分,但还是坚持去做了。
方向对了,坚持才有意义,我希望这颗仁心会成为他们的职业开端。
节目播出后,我还是比较忐忑大家会对我有什么样的评价的。给实习生点外卖、劝勉失落的实习生、为课题失败而道歉,这些当时没有想太多就做了的事情,也受到了一些争议。有些人觉得太暖男,有些人觉得现实中的老板不可能这样。
这些评价更多地让我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初出茅庐、渴望温情的年轻人,和一些经过摔打历练、冷静成熟的青年人。作为经历过困苦、更接受过眷顾的人,我想尽可能地传递一些幸运,一些安慰吧。
我目前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改变,只是微博上多了很多的善意和鼓励,我也十分感恩和珍惜。我和勋博士合作做了一点视频,希望回馈给年轻人一些正向的想法,尽我们所能回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在我办公室的窗前放着一台咖啡机,只要上班就会开机“营业”。同事、客户偶尔也会光顾,满足我乐于开张的小心思。每日晨昏,手捧一杯咖啡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何为极致。
令人心动的不只是offer,还有一份对律师工作的敬意与执着。
尾声:
近日一个视频在网上疯传,一个中国年轻男人,走上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用黑布遮眼,戴着口罩,手里擎着块纸壳板,上面用英文写着:“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请不要对我有歧视。”他用这种方式来声援中国,声援武汉。很多陌生人看到后,都走上前去拥抱他。
这次新冠疫情就像给正要扬眉吐气的中华子孙来了当头一棒。很多事情我们应付不了,很多问题一旦遇上考验就被急剧放大。
看过视频,我想说的是我们该反省了,在看到外国因病毒歧视中国人时,可以想想湖北人民近日所受到的歧视,想想平日自己是不是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有过歧视。
在看到令人难过、悲痛和愤怒的新闻时,想想究竟为什么会这样,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并且最重要的是,记住它,记住此刻的无奈、愤怒和悲伤。
我们期待“战疫”早日胜利,我们也期许所有人、所有行业都能在这场“战疫”中尽可能免受伤害。我和我的同事们愿意竭尽所能为奋战者们提供所需的法律支持。
重温暖心柴PAR
“这是一片星辰大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