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烤饼机厂家(山东锅饼机)

石嘴山烤饼机厂家(山东锅饼机)

首页家电维修烤饼机更新时间:2022-01-19 21:40:09

偶从百度贴吧看到一个关于人们回忆童年大武口的帖子,2009年建的,回复的人很多。

我也是大武口人,很小就随复转到军工厂的父亲从河南南阳来到了大武口。

而母亲,因为政策的原因,还没调过来。

父亲就带着我一人。母亲在河南带着两个弟弟。

那时的大武口很荒凉。

父亲所在的厂子在贺兰山下。

我们住着窑洞。

父亲那时是工厂的采购员,经常要出差。

就会把我托付给工友。

有时候也会带我出去。

所以很小我就去过了北京,在天安门照了相,吃过地道的老北京烧饼和玉米糊糊。

看到这个帖子,也是很亲切的。

当然,这些我感觉也很珍贵。

虽然是只言片语,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记忆,就把这些在大武口或曾经在大武口生活过的他们讲述大武口的记忆摘录于此,留此存档也罢,当做回忆的点滴也罢,总之,就是挥之不去的怀念吧。

谁是大武口长大的,有什么记忆说出来分享一下
呵呵。我是看着大武口长大的,小时大武口的繁华区在现在的浪潮那里。在华西(那时当然没有华西)的旁边最早是电影院,电影院那时还有院子,很气派。电影院对面是个冰棍厂(那时都这么叫,就是做冷饮的)。


民族饭店刚建好的时候一楼是餐厅,二楼是商店。呵呵,我在二楼的商店买过好多次电池。曾经在一楼看见一个人就着一盘花生米在喝啤酒,我盯了那人好半天,是因为觉得挺好奇,但那人可能以为我馋了。有那么一年还是几年的冬天,民族饭店没人干了,房子空了,我还进去在大厅打过羽毛球。
呵呵,有一年(应该是八十年代初)5月份还在民族饭店门前的货车上偷了一个西红柿。好吃极了。那年头5月份很难见到西红柿的。


那时叫大武口啤酒厂,生意相当的好,也流行喝啤酒。过节还到厂子里去直接买瓶装的啤酒。家里请客吃饭,我经常到街口去打啤酒,那时小挺爱喝,但是有一次喝了有半碗然后睡了一觉,之后就觉得啤酒不好喝了。


小的时候在大武口青山公园门口照相,后面是一大块乌金煤,很有意思,现在在外地工作,不知道那块大煤 还在吗?有时间回去看看


说起大武口的变化还是挺有意思的。八六年第一次来大武口,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朝阳街,二十多年前就是现在的样子,银川的解放大街也比不上,确实是个亮点。能留下点印象的主要是百花市场、大武口饭店、大转盘。那会儿,华欣、贺兰山商场只是两排低矮的平房,原老干部局(体育场对面)那一片的房子刚起来,还没有装门窗,院子里已经被沙子埋了厚厚一层,那个地方基本上已出了大武口人员密集区,东面更有意思,大武口绿化队往北一点,这一片儿就是一片荒地,有不少水坑,还在哪儿钓鱼,第二年再来,就修出了前进路。南面,在现在十三小对面的养路费征稽站就基本上出城了,一直到九六年修了一个温州园大门,盖了一座楼,这一片儿的荒地才算有了一点人烟。

老百货大楼。哪年开张得忘了。应该是1985年以前。老百货大楼那里我们原来叫“老汉大墙",呵呵,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叫,反正和我们住的地方隔着一堵墙,老百货大楼开张那天,几乎大武口人都去了,我当然也去了。开门时随着人流被挤进去的,挤到玩具柜台,看得眼馋。只是再想到别的柜台看看已经不可能了,人太多了。后来还想挤到2楼看看,结果楼梯上到一半就卡在中间无法走动了,后来花了好半天的时间才挤出门回家。至今记忆犹新啊,就是人多。

最早大武口啤酒厂的啤酒是唐徕渠牌的,后来觉得不够响亮,改成冲浪牌了,有那么几年和西夏还有得一拼,结果在正红火的时候突然就不行了。后来是被西夏啤酒厂兼并了。

现在的百花市场是重新建的,地盘大了许多,人气也比过去旺得多,但感觉很杂乱,完全就没有了老百花市场的精致、大气。一、二、三厂的人有很多都在大武口居住,每天早晚有通勤车接送上下班,豪气得很。

现在的电信局大楼(就是上头有个大钟的那个)那里最早是个平房,有个人开了个小卖店。那是八十年代初,可以随时买东西的个人商店很少。所以我经常要走一段路(虽然不是很远,但现在绝对不会有人走这么远的路去小卖店了)。那个小卖店老板想必发了一笔财。不过后来盖大楼,而且个人小店也多了,他搬到附近后生意也逐渐不好了(好像是八十年代中期)

记得大概是四年级左右八几年,大武口二医院对面有一个露天游泳场,暑假我经常和同学去游泳,当时孩子见识少,去游泳算是一件很值得的炫耀的事情,在同学中很有面子,那时我家住在铁路,走路要走半个小时,有时从洗煤厂厂区穿过去,那时洗煤厂有一帮小孩没事就截铁路或建材厂(基建公司下属单位)小孩打,我就被打过两次,每次游泳去或回来,都要跑着穿过洗煤厂。游泳池不大,夏天都是人,池子外爬的都是人,更别说池子里的人了,那是市区唯一的游泳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好像没有太胖的人,没有为减肥去游泳的,小孩都是廋溜溜的,那好像是第一次和女生有身体接触的场所。现在离开了大武口回忆起以前,总要偷着笑笑,再看看大家对以前的描述很贴切。

我的少年是在大武口渡过的。我还记得当年的育红小学和育红中学。是我当年上学的母校。我中学同班同学69级一五班。印象比较深的有谢永洁,王淑华,张丽,龙波,金建云,张金萍,杨领燕等。我与1972年随父母离开大武口,至今已经37年了,我好想她们呢,希望我的同学看到此帖能我联系。我的qq676900616 .
2009年7月7日

1978年随父母工作调动离开大武口,住在地委大院后来叫市委大院,小学在六小,初中在三中,同学中有地委大院的、水厂的、碳素厂的、905的、建材厂的、洗煤厂的,甚至还有明水湖农场的。印象最深的是冬天扛着单腿驴到后沙滩去滑冰,晚上拿着假电影票去电影院混。夏天一大帮小孩去自由市场偷西瓜,去后沙滩(电视插转台旁)的一个储水池玩水,到大武口公社去偷杏。多么美好的时光啊!怀念中......

你的童年描述又让我想到我的童年,值得一提的是“单腿驴”,速度快,灵巧,我喜欢它高速转弯时,身后冰渣高高抛起的场面。冰上刨个洞,一跳就过去了,现在很少见有人滑了,我现在还记得制作工艺,当时最难弄到的是钢锯条,冰刀。当时我在大武口铁路住,去偸杏时被五中的学生发现,其余人都跑了把我抓住了,给我两个嘴巴子,杏子没下一个错别字收后把我放了。典型的黑吃黑。我们当时看电影是这样的,头天电影晚上演完,我们去打扫卫生,瓜子皮能扫几簸箕,第二天晚上去看电影,电影结束后继续扫,后来家里发现不让去了,但暑假照常。

都是一个城市的 就算分处两个区也没必要争个你长我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不会因为谁生在美国谁生在中国就能越过童年这一过程吧!
另注:大武口明代称“打硙口”,意为“打凿石磨的山口”。其地理位置重要,古人曾有“求久按之计,须选修打硙口”之说。1943年,民国宁夏省建设厅长李翰园至此,看到“打硙口学堂”,认为名称不雅,遂改名为大武口,意为武士们在这里打过仗。#宁夏身边事#

我是1972年在大武口出生的,父母是支边来到大西北的,记得,我家最早是在新房住,然后搬到六百户,我小时候记得大武口的鱼特别多,小学的时候,星期六下午放假,领着妹妹去抓鱼,拎一个小铁桶,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抓一小桶,还有夏天去打蚂蚱,然后用草串上,回家喂鸡,还有就是去沙滩抓马蛇子,也是回家喂鸡,记的啤酒厂后面的水泡子里面的鱼特别多,还有就是扇贝型的沙滩,小时在石嘴山市第七小学上的学,中学时在基建一中,86年转学到银川,现在黑龙江佳木斯,十分想念儿时的大武口,那是的天真蓝。

1980年我当时当兵在大武口,当时大武口电影院就一个,我们当时津贴就几块钱一月,那时当地生产的一种叫气酒的酒气很大,我和我的战友买了一瓶是你口我一口喝的很爽,想一想我们离开大武口已经三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我很想念大武口不知道现在变化成什么样了。有时间一定去看看。怀念呀。

哥们,别都谈好的。大家都可以谈谈当时的社会,你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混过社会,只不过而后可以接班,或做生意,老大武口 藏龙卧虎,混社会时的经历也能反映或换出社会的情形。我那时大概在92年,街上的老大叫张宏卫,同龄的有个叫松鼠的混得不错,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叫啥大名,当年冬天,记得大家都喜欢穿着裸漏的军棉袄,一场大群架在洗煤厂后花园那一场有组织的群架,当时还没110呢,共上百号,我还帮了一个石炭井下山打仗的哥们包扎,找了家伙,当时先单挑,再群殴,单挑的人员我就不说了,现在都是当爹的人了,905的哥们被誉为“单挑王”。

你所认识街上的老大叫张宏卫的年代是90年,那时候他刚从少管所出来2年。95年后,他以组织黑社会罪再次入狱,以后再没有他的消息。那时候大武口比较大的团伙是以张宏卫,李勇军为首,石炭井是以绰号“李三”为首的团伙,石嘴山是以史明宏、刘新革为首的团伙。呵呵,我当时也是年轻气盛,88至90年在市三中学校混。毕业后,复读一年,考入高校。现已事业有成,家庭和睦。

在我的记忆中,88年至95年混社会的所谓大哥中,存活的都已40出头了,这些存活着,目前生活大都不尽人意。1992年毒品开始侵蚀石嘴山市,一些大哥就以吸食毒品为荣,粘上毒品,那就是与狼共舞。此后,就有张立新在戒毒所的上吊自杀、“李三”贩毒、王继武(小日本)以贩养吸等事情出现,刘新革二十年的牢狱之灾注定他的后半生是灰色的生存。

上个月带着妻子、孩子转街时,忽然看到一个在92年混得很疯狂的“大哥”,当时疯狂到混混们以认识他为荣的地步。而现在眼前的他,还是穿着裸漏的军棉袄,蹲在百花市场路边。哎···世道造就人。

一次去大武口还是直接坐班车到的,影响估计这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了,小学5年纪,大概是95年吧,那时候三个人偷偷拿地交学费的钱去大武口耍去了,在青山公园买了好多车的,结果被一个比我们大好多的人把300多给抢去了,一分都没给留,我那同学哭了半天说我们是平罗的,回家都没钱了,那家伙才给了1.5元,哈哈太尿了,那时候平罗到大武口才1.5的车票钱,三个人坐到班车上给那司机说了好多好话,人家才把我们拉回去的,要不还真不知道杂办呢!

我就是在天津医院出生的,现在大武口人知道天津医院的也不多了吧。
因为父母是外地支边的,小的时候不认为自己是宁夏人。真的离开了,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宁夏人,石嘴山人,大武口人。
从读书离开算起,离开大武口已经16年了,现在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魂牵梦系的乡愁。

最早的程家汤圆吃一次可高兴了,现在还在不在了。难忘。大武口的育青冰棍,老板饺子,(小作坊)的时候,尹宝泉饺子。

大武口的变化太大了,没变的也就是铁路地区了,太惨了,现在的老铁路已经搬到银川铁路了,年轻的已经多在市里买的楼房,铁路地区现在已经被陕北人民统治包围了,回去过,没变,我的记忆也没变,只是找不到记忆中的人了,伤感。不过他们在市里过的都不错,庆幸。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