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头并进,百花齐放。
壹 江南自古繁华
在开始江苏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让全国人民瑟瑟发抖的2020年江苏全省GDP数据。
整个江苏省,GDP过两万亿的城市一座,过一万亿的城市三座,5000-8000亿GDP的城市五座,3000-4000亿的四座。
有对比才有伤害,我们跟其他省比较一下,就知道江苏省各市经济有多牛逼。
拿我老家湖南举例,2020年湖南第一名长沙是1.21万亿,只能排在江苏省第四名,比南通高一点点,第二名岳阳4000亿,放在江苏只能排在倒数第三,江苏省内毫无存在感的淮安市,放到湖南可以排第二。
我们湖南人觉得还有点小富的株洲市,放在江苏是倒数第一,真的是哭晕在厕所。
拿发展极不均衡的四川横向比较的话,整个四川就只有1.77万亿的成都能打,第二名绵阳只有连成都零头都不到的3010亿,也就是说江苏的倒数第一,在四川可以做顺数第二,江苏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横扫除成都以外的对手。
要是拿我们写过的山西来比,山西人就要哇地哭出声来,省会太原仅有4100亿GDP,第二名长治仅有可怜的1700亿,除了连云港和宿迁,江苏随便拎个城市扔到山西都可以称王称霸。
江苏最可怕的还不是富,而是均富,全省多点开花,百花怒放,我在苏锡常各县镇游走时,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干净、整洁、富裕,完全是发达国家气象。
有人举手不同意了,说不是苏南苏北差距巨大吗?
苏南苏北是有差距,但那是江苏省内自己比出来的,最差的宿迁也有3200亿GDP,而全国经济最强省广东,虽有深圳、广州都过了两万亿,但清远、韶关、阳江、梅州、潮州、汕尾、河源、云浮不到2000亿GDP,汕头、肇庆、揭阳不到3000亿,湛江、中山、江门、茂名、珠海也仅有3000多亿,事实上,广东的富,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座城市,准确地说,广东是全国贫富最严重的省,在均富上,是不能跟江苏相提并论的。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江苏为什么这么富?而且为什么相对富得这么均匀?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江苏拥有全中国最好的一块土地”,甚至“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土地之一。”
只要摊开江苏的地形图和河流图,就能迅速理解这句话。
上图是江苏省地形图,可以看到整个江苏几乎就是一个大平原,平原约占87%,丘陵约占13%。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平原,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都在北方,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南方,北方三大平原因为北方衰落(山西篇介绍过原因),失去了当年的地理优势,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全国各省里,平原占比最高的又是江苏,其他各省里,山东只有65%、河南只有56%、安徽只有54%、河北只有43%,都没有江苏多。
江苏一共有8.9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再细分下去,又可以分为苏北、黄淮、江淮、滨海、长江三角洲各个小平原。
广东不能均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所有资源被挤压在珠三角冲击平原。
上图是广东地形图,一眼就能看明白,广东只能发展中间沿海的珠三角平原地区,其他地方要么像连州山太高,要么像雷州半岛路太远,没办法发展经济,所以才会在平原处密集产生深圳、广州两座超级大城市,也是其他市经济水平远低于珠三角的根本原因。
广东平原占23.7%、山地占31.7%、丘陵占28.5%、盆地占16.1%,地形实在不怎么友好,所以广东不是不想均富,是不能均富,而且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贫富差距还会越来越大。
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浙江省身上。
上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地形对比图,明显浙江只有北部有平原,中南部都是山地为主,浙江能富起来的就是平原靠海区域,像杭州、宁波、嘉兴人的日子就富裕很多,只有山没有平原没有海的衢州和丽水日子就过得很惨,同样也只有1500亿左右GDP,跟第一名1.6万亿的杭州,和第二名1.2万亿的宁波差距巨大。
还好浙江GDP低的地方人口也少,衢州和丽水都只有两百多万人口,而广东贫穷的河源、云浮1100亿左右的GDP,却有300万人口上下,因此广东不发达地区,生活比浙江不发达地区要清苦许多。
上面讲了江苏地形全国最好,江苏还有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就是水利资源也是全国最佳。
我们分析每个省的时候,都一定会上地形图跟河流图,地形图代表一个省的山有多少,河流图代表的是一个省的水有多少,要发展经济的话,其实山越少越好,水越多越好,大家开开心心地发现江苏没什么山,现在来看看江苏有多少水。
上图是江苏标准地图水系版,可以看出江苏水域已经密密麻麻跟蛛网似的,整个江苏内陆水域面积达1.73万平方公里,占全江苏的16.9%,有2900多条河道,300多处湖泊,1100座水库,是全中国水资源最好的省份,大家可以去阅读江苏省标准地图水系版的原图,原图实在太大太细,仔细看更清晰。
在这张图里,影响整个江苏省命运的有三条大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淮河,还有一条是京杭大运河。
当然,最重要的,肯定是长江。
世界三大河流里,亚马逊河最凶、流量最猛、但路子也太野,流经的都是热带雨林区域,一路上别说人,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大部分地方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猛兽毒虫遍布,贝爷在这里也只能活三集,对经济的影响不大,生态野蛮到出海口甚至没有大型城市群。
尼罗河最长,达6670公里,流域内人口也有3亿,本来底子不错,但有个巨大的缺点,就是流量小,尼罗河又细又小,只有2500立方米/秒,走不了大船,相比较亚马逊河的21.9万立方米/秒,跟尼罗河一比,亚马逊残暴得不行。
长江就屌派了,其流域内人口约有4亿,而且都是繁华大城,一路下来有重庆、武汉、南京、苏州、上海,光是一个长江三角洲就有1.6亿人,长江的水没有亚马逊河深猛,但2020全年长江货运量超过了30亿吨,远超7亿吨的密西西比河,4.5亿吨的莱茵河,是遥遥领先的全球第一,南京以下可通航5万吨级海轮、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重庆以下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宜宾以下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跟亚马逊相比,带动的经济意义根本不在一个世界。
横贯中国的长江,是地球上最值钱的一条水道,而长江最黄金的水道,又恰好集中在江苏省到上海这一段。
大家可以打开手机地图,将江苏省内的地图放大,再放大,仔细看长江的宽度,你会发现,江苏省内长江明显比上游要宽阔一些,从江阴到上海更是越来越奔放,收都收不住。
在张家港实地调查时,当地人指着长江茫茫江面对我说,这里水深二十米,江面宽十几公里,我这个没见过世面的湖南后生被数据震惊了,我说十几公里宽的江面?你没有说错吧?你确定没说错?连问了三遍,问得别人用一种看傻叉的眼神看我才停下。
其实,长江下游最宽处,甚至达到了90公里。
我在湖南篇里写过,一个地方要富裕,就必须通江达海,光有海是不行的,要不沿海的连云港和潮汕地区早发达了,其实沿江比沿海还重要,长江沿岸稍有规模的城市,就没有哪家穷的。
江苏变态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不仅靠海,还拥有全球最值钱的一条水道当中最黄金的航线,通江达海这四个字就是专门写给江苏的,他全省还是个大平原,没有任何地理上的制约,内部河流交错,水运极发达,所以江苏不富,真正天理难容。
有些事,真的就是天生注定的,江苏省的命实在是太好。
在山西篇我介绍过,从唐代之后,中国南北气候大变,经济中心从长安转移到了江南,也从黄河转移到了长江,此时的江苏还有京杭大运河加持,碰巧这地方还产丝绸这种古代超级奢侈品,还有丰富的盐场,一时富到金钱弥漫之中都有一股香粉气,那时候除了淮河有些水患,江苏就没什么好发愁的,一路富到现在。
最让人嫉妒的是,江苏他不仅富,他还没天灾。
在江苏的西边,有安徽自古替他做泄洪区,挡住了淮河和长江的大洪水,淮河以前在苏北虽然也造成水患,但远没有安徽严重,安徽人被洪水逼到要出门讨饭这种事,从未在江苏发生过,建国以后,1951年底周总理亲自指挥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发1亿斤大米支援,共有120万名民工参与了这项水利事业,到1952年总渠建成,从此苏北再无大水灾,解决了700多年的淮河洪水。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苏北调研时,还特地请教过好些当地人有没有发过洪水,他们都说打小没见过发大水,苏北的洪灾确实被新中国控制住了。
江苏不仅没洪水,也没有沿海省份常见的台风危害。
江苏地处北纬30度以北,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两侧,副高压带一般在这一带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北边是西风带,南边是东风带,台风会在西风带随东风向西,在西风带里随西风向东,形成一个完美的抛物线,刚好避开了上海和江苏大部,所以江苏偶尔才来一次台风,比浙江人民舒徜多了。
江苏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省份,这样一个通江达海的省份,这样一个大平原南方省份,这样一个河流水道全中国最发达的省份,可以说自然环境、交通便利到令人发指,全是国内顶尖水平。
江苏,生下来就是一个超级富二代,他拥有全中国最好的一块地,也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顶尖的一块地。
不富,天理难容。
贰 江河与湖泊
江河,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假如有两家企业生产同一款产品,一家在湖南,一家在江苏,生产成本都是十块钱,这时候,决定他们成败命运的就是河流。
湖南的企业将产品生产出来后,他可以选择走陆路,也可以选择走水路将产品卖出去,但陆路运费高昂,走水运的话,也要先将货想办法拉到湘江、资江、沅江等河流,再从洞庭湖进入长江,这段路就可能长达上千里,再通过长江,卖到全国各地。
而江苏的企业生产出产品后,几乎就在工厂后门把产品往河边码头一扔,直接走几十里水路就到长江,卖到全国各地。
同样的生产成本,湖南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要远高于江苏,一件产品造出来都是十块钱,但湖南加上运费就得二十块,送货还特别慢,而江苏加上运费只要十二块,送货还特别快,请问你愿意买湖南生产的产品,还是买江苏生产的产品?
事实上,湖南的生产成本一般也会高于江苏,因为地理原因,原材料进货成本也高啊,同样一种原材料经水路运到江苏,肯定比经水路运到湖南要便宜,原材料贵个20%,湖南人就玩不转了。
我在常州调查时,当地人指着一条古运河对我说,他们以前这儿有家钢厂,前面生产完螺纹钢,后面就上码头运到长江,我听完痛心疾首地说:“交通这么便利,这叫我们湖南人怎么跟你们玩!”
江苏的水运条件,好得跟作弊一样。
那湖南可不可以将高速公路全部修好,然后再来跟江苏竞争呢?
也不行。
一是因为修高速公路成本太高,平原地区一公里造价要3000万左右,山地一公里造价要4000万左右,这笔钱总要想办法收回来。
二是就算建好了高速公路,还有个维护成本,江苏一家大钢厂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曾经把三分之一的成品用大卡车走陆运,三分之二继续走水运,本地政府还是建议他们不要走陆运了,因为这些成品,加上7500万吨的原材料都用大卡车进进出出,对路面造成了损失,还降低了整座城市的交通效率。
而河流,它天生就躺在那里,它不需要建设成本,也不需要维护成本,长江在江苏还能走五万吨甚至十万吨的货轮,运得越多费用越便宜,这叫我们其他省的民营企业,怎么跟江苏竞争?
再举个例子,江苏省有沙钢、中天钢铁、永钢、新长江实业、法尔胜泓昇、天工、攀华、龙腾、镔鑫、东方润安、西城三联、兴鑫、亚新、长三角钢铁等一票牛逼哄哄的民营钢铁企业,动不动职工几万人,而湖南最大的民营钢企是涟源的顺鑫钢铁,只有可怜的1100名职工,还在2010年因为污染给关停了。
为什么湖南最大的华菱钢铁是国营的?因为民营的没办法跟江苏的企业竞争,生产出来的东西各种成本比江苏贵,按市场法则就是玩不过人家,只有靠国营的投入才能抵消这部分成本。
现在中国大部分铁矿石进口来自澳大利亚,这是门暴利生意,澳大利亚铁矿石总成本不超过50美元一吨,卖给中国200多美元一吨(以发稿时数据为准),每年从中国赚走1000亿美元净利润,一个澳大利亚普通矿工的年收入在50万人民币左右,还有各种休假,全是靠中国市场给养肥的。
这些铁矿石运到江苏钢厂省成本?还是运到湖南钢厂省成本?炼好钢材后运出来谁又省成本?
这就是江苏民营钢铁企业发达的原因,也是全国大部分省份,民营企业玩不过江苏的核心原因。
我在江阴和当地人聊天时,他们说江阴人非常拼命,他们这有经商文化,有的女企业家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将企业办好,根本连家都不顾的。
我说我们湖南人也拼命的,其实哪个省份的人只要有机会,都会玩命的去实现人生价值,只是看有没有这个平台,有没有这个机会,江苏人只是机会更多而已。
我又开始不厌其烦地讲我那个逻辑:人都是一样的,是经济环境在塑造人、改变人,人性只是经济环境的产物。
所谓地域文化,其实也是经济环境的产物。
文化是经济塑造的结果,文化不是经济发生的原因。
江河湖泊给了江苏人这么多好处,但是,江河湖泊,也是江苏省内斗的原因之一。
我在徐州走访时,当地人说他们北面跟山东枣庄接壤处有一个微山湖,一边是徐州的沛县,另一边是枣庄的微山县,两县的人常为了争夺微山湖发生冲突,要么是为了打渔,要么是为了旅游资源。
我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湖两岸和河两岸的人关系都不会太好,因为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存资源,争夺水源第一重要的是灌溉农田,第二重要的是抢夺水产,现在可能还多了个旅游资源,在古代这些东西关系到一个村的生命线,加上有时河流改道会使良田发生迁移,便加剧这种争夺战,所以河湖两边的人互相看不顺眼,今天你骂我,明天我砍你,都是情有可原的。
江河湖泊,就是古代的石油。
而且江河湖泊会隔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从物理上切割出不同的方言,说同一种方言的人,就会自然排斥说其他语言的人。
方言这个东西,主要就是地理环境造成的,比如东北一片大平原,方便沟通,大伙就一起说东北话,四川是一个盆地,大家挤在这个盆地里,便一起说四川话,而我们湖南全是丘陵,山与河又多又杂,从我爸所在的柳山村,去我妈所在的新田铺以前要渡过一条大河,1990年代前,这两地相隔两小时车程(现在半小时),我们都在新邵县,居然说两种方言,而我们邵阳市差不多到了一个县一种大方言的地步,都是地理切割造成的。
福建和浙江为什么那么多方言?温州话为什么像脱离了中华语系的孩子一样任性,就是因为山太多,阻断了跟外面的沟通造成的。
其实只要两处地方连接紧密,就一定会形成统一的语言,像我们邵阳小孩小时候玩《街头霸王》,什么红人、白人的乱叫,跟长沙小孩叫法就不一样,现在网络时代了,大家就统一叫隆、肯了。
南非语言体系的形成,也是这个道理。
本来江苏这个平原地形,也是应该像东北老铁那样要统一语言的,但是密织的水网,大江大河的遍布,冲散了本该统一的江苏。
一条长江、一条淮河横切了整个江苏,沂河、沭河、泗河等中小河流纵横交错,最离奇的是,一般省份只有东西向大河,或者南北向大河,江苏除了东西向的江淮,居然还有一条从南到北的京杭大运河,整个江苏,就像豆腐一样,被切割得明明白白。
苏北人民告诉我,以前过长江的通道非常少,他们去一次苏南太不容易了,如果要去扬州,得先坐大巴到镇江,再转扬江,至少要四小时,以前坐火车到苏州,得八小时,到上海,得十小时,这么远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自然就生分了。
江苏很多市与市之间的矛盾,跟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有关系,他们是大的分界线,将各个城市切开,而很多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矛盾,跟江苏密密麻麻的河流湖泊有关系,因为只要有水源,就一定有冲突,好比现在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战争。
江苏地理被切割得无比复杂,使人与人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产生矛盾,也因为地理疏远,产生了距离,江苏也就越发难统一了。
除了河流外,另一个形成江苏多种方言和互不服气的原因是移民。
南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像南通的如皋最早说吴语,西晋后北方移民到这里混居,形成了古代如皋话,后来加上扬州移民,形成了海东、如皋和如东部分地区的如皋话。
南通市区本来说古常州吴语,也是加入了流亡到这里的外地人的语言,形成古代南通话,后来又有北方移民带来北方官话,加上各种语言的影响,形成了当地方言。
当然,散装江苏的形成,地理和移民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江苏搞得这么复杂,跟政治和经济也有很大关系。
叁 苏南、苏中、苏北
在开始第三节之前,我们先要摊开一张江南省的地图,方便大家理解后面的内容。
下面要讲的东西,跟我们上篇所写的安徽,刚好是紧密相关的。
上图这个江南省,就是明朝时的南直隶省,清时改为江南省,就是今天的安徽加江苏两省的统称。
江南省实在太有钱,赋税差不多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康熙时感觉这样搞地方势力实在太强,七搞八搞不断试错削地方势力,最后将其分成江南左和江南右,1667年正式分成安徽省(安庆、徽州)和江苏省(江宁、苏州)。
注意一件事,原来的江南省,是被南北一刀给竖着切开了,而不是沿着长江或者淮河,东西一刀横着切开。
这一刀切得特别有深意。
根据我的观察,安徽和江苏地理冲突是一致的,都是长江以南富,长江以北穷,我在两省都听到了一个词叫“刚波宁(江北人)”------这个词略带轻蔑,十分不礼貌,年轻人现在都不使用了------而且安徽人和江苏南部的人,都认为他们省北边的人是中原文化,跟他们不是同一种风格,不同地域的人是相对难融合的。
我在徐州吃饭时,他们本地羊肉和长条形的烧饼一端上来(真好吃啊!),这就完全是豪迈的北方风格,和精致细腻的扬州菜已经格格不入了。
如果要准确地按饮食习惯、语言、经济实力来分类,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更像一个省,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南更像一个省,皖南地区的徽商,都是跑到苏南去赚钱的,最远也就是扬州、盐城,他们也不去苏北。
下面是我个人在安徽和江苏游走后,自己领悟的观点。
竖着将原来的江南省切成安徽和江苏两省,将北方人和南方人切到两个不同的省里面,是当时的清政府故意这么做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造成两省人民的不团结,使两省无法拧成一股绳。
因为这两省当年已经是财政大户,如果省内的人太团结,就变成有钱有人对抗中央,让两省的人持续窝里斗,无法齐心做一件事,对大清分化省内汉人势力有利,所以只能人为竖切,不能沿着长江横切。
第二,是为了在战时状态下保卫江南重镇,所以必须将淮河以北的一片北方地区切进这个范围。
有一句战略常用词叫“守江必守淮”,要保卫南京、苏州等地,就要先守淮河,要守卫淮河,你当然得在淮河北边驻军,那就切一片土地下来,划入到安徽、江苏两省。
把徐州划进江苏,就是用他来守卫南京用的。
所以安徽和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划入两省,是有深意的,并不是闭着眼睛乱划。
这种战略上的牵制作用,跟把汉中划入陕西,防止四川坐大,将信阳划入河南以掌控湖北一个道理,都是对各省进行补强削弱。
这种犬牙交错的省界分法是从元朝才开始的,主要就是蒙古人对汉人不放心,怕汉人地方势力造反,修改各省的战略地形,后来满清也从这里学了几招,所以分江南省时,有意分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安徽和江苏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江苏省,常听到江南与江北这两个名词的原因。
我在扬州时,当地人说这里是苏中,这个词大概从2010年左右开始兴起,就是说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独立于苏南苏北之外,中间再加一个区域。
我个人认为,苏中这个概念没错,扬州现在的GDP是6000亿,泰州是5300亿,南通是10000亿,其实差不多是一个档次。
有同学举手了,泰州差南通5000亿呢,怎么算一个档次?扬州也差得远呢。
同学们啦,其实泰州一直是扬州市的一部分,是1996年才分出去的,我们可以模糊认为苏中就是扬州和南通两个大区域,两个区域都是过万亿GDP。
虽然扬泰两市现在死掐,连机场都叫“扬州、泰州机场”,做为一个外省人,真心劝你们不要太累,直接叫扬泰机场多省事。
1996年,泰州从扬州分出去是有特殊原因的......对,就是你们想的那样。
将苏南、苏中、苏北往那一放,大家会发现,苏北明显要弱一些,苏北的核心城市徐州才7300亿GDP,苏南的常州7800亿和徐州相近,但徐州900万人口,常州才500万人口,常州整个市容市貌强徐州太多,放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整齐干净,再搞个二十年可能会像日本的京都一样洁净,苏南苏北差距这么大,是苏北人民傻么?懒么?
当然不是。
还是要回到我们的地理决定论上来,苏南之所以领先苏北这么多,领先全国这么多,还是因为占了长江的便宜。
一位盐城人跟我抱怨说,苏北发展不起来,是因为从1983年开始江苏工业用地指标分配,地都给了苏南,苏北的工业用地少,只能主攻农业,负责供粮,苏北现在慢慢发展起来,是因为工业用地有限地放开了,通过审批了一批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解决了用地问题。
我回头查了半天资料,没找到1983年的文件,但找到2018年江苏各地GDP与工业用地数据,也能侧面说明确实苏南的工业用地远超苏北。
但我个人认为,这并非是偏心苏南,而是工业产业链的工厂通常是上下游尽可能建成一起的,工业链是一环套一环的,什么事情都是扎堆发展,万物都是二八法则,苏南占尽地利,第一批工厂自然而然选址在这里,后面就有跟随者接踵而至。
苏锡常本身从宋到清都是手工业发达区域,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改革开放最先得了地利,先搞社队企业,1984年再把社队企业升级成乡镇企业,在1985年时,江苏乡镇企业总产值就达409亿元,占江苏省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1989年江苏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就突破了千亿元,苏南的乡镇企业也在后面慢慢升级,我在苏南看到的沙钢、海澜集团、阳光集团、双良集团等等,前身都是乡镇企业。还搞出了江阴华西村、常熟蒋巷村、张家港永联村等一批富裕村子。
我小时候常听到乡镇企业这个词,后来就很少听到了,其实就是转型了,有的死掉了,有的发展成了海澜之家这种巨无霸,叫他们乡镇企业大家都觉得不好意思,后面就没人叫了。
江苏这些企业的发展跟广东是不一样的,都是自己人搞出来的民企,这种地利全国无法复制,我在广东21年,眼见这边还是吸收外资为主,身边认识的人都是在台资、港资、韩资企业上班,老板是广东人的都不多,本地所占的比例一直比较少,后面慢慢发展,这些年才开始多起来。
当然这也跟广东的地理位置有关,这个以后讲广东另外再展开。
其实苏中也是得了长江的便利,扬州以前得京杭大运河红利太深,铁路时代后吃了一段时间哑巴亏,只能到隔壁镇江坐火车,2004年才通铁路,还没有长线铁路,只能往南、西方向的慢速短铁,2014年才通了200公里时速的快铁,就这样扬州跟泰州照样发展了起来,南通更是紧紧抱着上海的大腿,南通人告诉我,他们连南通城市发展规划都是交给上海写,所以GDP才能过万亿,都快赶上长沙了。
苏北在江苏是相对较弱,但也没说得那么惨,我在苏北棠张镇牌坊村实地问过村民们的经济情况,他们那没什么天灾,一个村3055人,900多户,3920亩耕地,平均每户有4亩多地,其中水稻种了1000亩左右,桑园600-700亩,另外又种了些玉米、小麦、黄豆、菜豆,小麦能收800-900斤一亩,水稻收1000斤一亩,玉米也收1000斤一亩,年轻人出去打工挣钱,地都是50岁以上的人在种,人均收入是2万元,平均每户一年收入大约是10万元上下。
光是这个农业条件,就远超我们湖南,我是湖南农村长大的,家里才1.2亩地,9分水田,3分旱地,我们那夏天还常常发洪水,最惨时全村都淹了,我家的老房子被淹得只剩屋顶过,我们邵阳农村比苏北农村惨多了,苏北人的穷是跟苏南人比出来的,放在全国根本不算穷,至少农业条件就是中上水平。
而苏北的工业,我们以徐州举例,就是依托自身本身已有的产业,加上苏南淘汰的企业向前发展,比如徐州这边有万邦医药、恩华药业、宗申摩托、天能集团、维维豆奶,以及徐工集团,因为有徐工在,这些年来了一些重型机械的上下游企业,形成机械产业群,也招来了苏南不要的一些重污染、低效益企业,比如做芯片原材料的协鑫公司,以前他们的产品能卖400多万一吨,现在降到了几十万一吨,无锡那边都不想要他们了,就搬来徐州,图这环保没那么严,人工也没那么贵。
徐州人说他们的啤酒厂被青岛啤酒给收购了,酒厂就离协鑫不远,酒厂的人对协鑫的到来感到十分不满。
苏南、苏中、苏北之间的冲突,表面上是地域矛盾、文化矛盾,本质上是经济矛盾、阶级矛盾,苏南老人们的那句“刚波宁”就是阶级矛盾最深的写照。
但同全国其他各省相比,江苏还是相对很富有,贫富也相对较小,为什么广东这边深圳广州跟云浮连州就没什么矛盾呢?
因为服气,差距太大,没什么好比较,全省就俩大哥,大家都低头认输。
江苏之间细分到镇级的各种鄙视链,本质上,是因为江苏形成了各个像太阳系一样的经济圈,不同的城镇抱一根大腿,每根大腿又都一样粗,才造成十三太保捉对厮杀的局面。
下面,好戏登场!
有请十三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