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车型一经发布就被广泛关注,被人给予厚望。其中,秦Plus DM-i号称“燃油轿车颠覆者”,实力和颜值具在,从目前的预定量来看,基本上产能决定销量,3月的销冠应该是囊中之物了。而今天(3月25日)宋Plus DM-i,上市在即,很多人都翘首以盼。
以秦Plus DM-i为例,百公里3.8L的油耗,7.9秒破百的动力,55Km/120Km的纯电续航,以及十万级别的起售价,对传统燃油车简直是降维打击。这似乎是一台完美的车,动力强、油耗低、配置高、而且兼顾静音舒适,几乎找不到缺点。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人,就只能从配置下手,挑剔一款十万元的车没有标配后排头部侧气帘,说是不喜欢秦Plus的赛车仪表盘。
节奏的确带起来一波,但是比亚迪不动声色地增加了配置,现在秦Plus DM-i全系6气囊,赛车仪表盘也改成了选配。让人哑口无言。
DM-i车型难道真的是完美的吗?并不是!很多人都想不到,原来这款车存在着“通病”,也就是曾经折磨两田很久的“机油乳化增多”问题。
早在2018年,有哈尔滨的本田CRV车主发现车辆机油增多、乳化,而后车友群里很多车友都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于是车主进行维权,进而事件影响到了全国。不仅仅是本田的CRV,皓影、雅阁、冠道、XRV、缤智……丰田的凯美瑞、亚洲龙、荣放、威兰达、雷凌……还包括雷克萨斯等车型。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打破了消费者心中“日系车小毛病少”的固有印象,史称“机油乳化门”。
本田后来通过刷ECU,改变喷油时机和点火时间,现在基本解决了。不过个人认为,这样的解决方式还不如不解决,发动机为了提高热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改变点火和喷油时机,无疑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率,汽油得不到充分燃烧,不可避免的带来油耗的增加乃至是积碳。而丰田干脆就是声称机油乳化对发动机无影响。
没想到,不仅仅是两田,比亚迪DM-i系列车型也存在着机油乳化的风险?
现在秦Plus DM-i已经上市了,但是还没有车主提到车,所以肯定不会有真实案例存在。之所以这么说,当然也不是我凭空捏造,信息来自于比亚迪自己发布的汽车手册。
在秦Plus DM-i的汽车手册(相当于产品说明书)中第235页,明确写着:
由于双模车的特殊性,发动机如果每次运行的时间过短,则容易造成机油变质(机油乳化和汽油稀释),此时应该按照恶劣工况保养,特别是寒冷环境下,建议用户 3000 公里更换机油。
也就是说,最起码,秦Plus DM-i,是存在机油乳化风险的,甚至整个DM-i车型都有可能有这种问题。
那么,机油乳化是怎么造成的?严不严重?秦Plus DM-i还能买吗?如果已经买了,如何避免?
我们先说机油乳化的后果及成因:首先说,机油乳化对发动机是绝对有害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某些厂商宣称机油乳化对发动机无影响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发动机对机油的粘度、质量、型号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机油黏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影响润滑效果,都可能造成发动机的异常磨损。更何况机油乳化变质呢?一定会影响润滑效果,润滑效果下降,一定会影响发动机寿命。
不过,机油乳化到底有多严重呢?短期出现,尤其是只在机油盖发现一点的话,对车辆是没有太大影响的。有车媒体实测,用食用大豆油代替机油让车辆行驶了一千公里,发动机也没什么事,就好像我们保养超过了公里数,或者超过了时限两个月,对发动机的影响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肯定有害,肯定会影响发动机寿命,但是短期看问题不大,影响大小和使用乳化后的机油的时间长短有关。
那么机油乳化是如何造成的呢?说法有几种,但是根本原因,就是机油里进水或者进汽油了。区别只是怎么进去的。比如说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极易吸收水分,比如说车辆涉水时,从空滤少量进入,当涡轮中冷器吸入高湿度空气时,缸内可能会因为燃烧不充分形成水汽湿壁……我们结合汽车手册上的说明和之前两田车主的机油乳化真实案例,基本上可以判断:机油乳化是直喷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油气混合物碰到冰冷的气缸壁(未充分热车)液化残留,之后活塞运动把气缸壁上的燃油刮入了曲轴箱中,从而和机油混合,造成机油增多乳化。
DM-i车型会不会存在机油乳化的通病?比亚迪作为厂家,把“可能会有”写到了汽车手册里。我们仔细研读,找到其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由于双模车的特殊性:
DM就是Dual Mode的缩写,DM车型比亚迪之前已经发布了很多了,在售的有唐DM、汉DM、宋Pro DM、秦Pro DM等。如果说双模车都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这些车也一样。于是,我又下载了这些车型的汽车手册,仔细研究了一下:
在唐DM汽车手册的第257页:
在汉DM汽车手册的第245页:
在宋Pro DM汽车手册的第226页:
在秦Pro DM汽车手册的第213页:
几乎都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上面的那一段话:由于双模车的特殊性,发动机如果每次运行的时间过短,则容易造成机油变质(机油乳化和汽油稀释),此时应该按照恶劣工况保养,特别是寒冷环境下,建议用户 3000 公里更换机油。只有汉DM的汽车手册里变成了由于“混动车”的特殊性……
也就是说,比亚迪在售的所有混动车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连已经停售的2018款唐DM也有相同的警告提示。
不过,这只是说明书里的提示而已,秦Plus DM-i刚上市,还没人提车,而上面唐、汉、秦、宋等DM车型上市很久了,这些车发生过机油乳化现象吗?然而让人意外的事发生了,搜索唐新能源,从最早的15款,到最新的21款,一个机油乳化投诉的都没有。
再看汉,一共只有17个投诉,一样没有机油乳化之类的。
宋Pro DM,没有机油乳化。
秦Pro DM,没有机油乳化。
一例都没有!比亚迪这不是骗人吗?说好的机油乳化呢?这不是虚假宣传吗?你看看人家两田,没提这事,该乳化一样乳化。
的确,比亚迪的销量远不及两田,但是一例都没有应该可以说明点问题吧?的确,作为插混车型,在东北接受程度不高,销量也比较差,不过像是天津,比亚迪插混可是遍地都是,而且天津的冬天最低也能达到零下十度,一个都没有,也说不过去吧?
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比亚迪DM车型的确存在着机油乳化的风险,毕竟汽车手册上都警告了,但是……从最近几年用户的实际反馈来看,风险很小。
买了DM车型,如何避免出现机油乳化?比亚迪的双模,和两田的双擎,除了一个能充电,一个不能充电以外,其实从工作原理层面很相似。但是为什么两田难逃机油乳化的魔咒,而比亚迪就可以成功地避免呢?
首先,在东北比亚迪插混车型的普及率的确不高,像是天津,虽然冬天相对南方冷一些,但是和东北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次,之前DM车主大部分有充电条件,市区纯电,长途才混动用油,所以很难出现短途行驶的工况——因为短途都用电了,根本不用混动,一混动就直接上高速了。
而丰田、本田的双擎混动,无法纯电行驶,哪怕冬天短途,也得开启发动机,所以发生机油乳化的概率就要高得多。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比亚迪DMi车型是奔着取代燃油车去的,低续航版本对于很多没有充电条件的朋友一样很有吸引力,这些人能买吗?如果买了,会不会出现机油乳化,如何避免?
能充电我们就不说了,你出门纯电即可。哪怕冬天纯电续航有衰减,也足够你开着暖风短途行驶了。如果不够,那就不是短途了。发动机充分热了的话也不容易出现机油乳化现象。
关键是不能充电,买的低续航版本,这个如果开不好恐怕还真有可能乳化。不过也有技巧可以避免,比如说你家离单位五公里,55Km续航,如果有70%的电的话,能跑30多公里,足够几个来回。那你就尽量用纯电跑,直到某天,里程很低,纯电不够了,这时候把SOC值调到70%,然后混动运动模式。这时候如果在市区内低速行驶的话,是增程模式,发动机则会一直给电池充电。没啥事的话,把电再充回70%,如果到家了水温还没上来,原地P档踩油门充电也可以。
发现没有,这样操作的话,你几乎没有短途行驶。这也是插电式混动的优势所在,模式更多也更加灵活。
了解了相关知识,回头再看比亚迪的汽车手册,有没有一种憨憨的感觉?什么样的车企,会把自己没有的缺陷写上去,只是因为存在着这种的可能?买比亚迪的车,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这样的憨憨的车企,以它这个智力,它忽悠不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