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暑气把人逼到空调房内,而室内外温差,就像季节交替忽冷忽热。
腰背酸胀、关节僵硬、肌肉酸痛……你也许不知道,这些疼痛可能都是空调给你的。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什么是“空调痛”,并教你如何在享受凉爽的同时,避免被伤害。
受访专家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杜心如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主任 朱晓莉
中大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韩淑华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汤成春
中国家电协会消费者指导部 张艳
有种痛叫“空调痛”空调给我们带来凉爽的同时,各类身体不适随之增多。
不少年轻人因为贪凉把温度调得一低再低,伤了身体而不自知;有些讲究养生的人陷入了“不开空调睡不着,开了空调怕生病”的矛盾中。
空调病,是空调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症状,比如过敏、哮喘发作。“空调痛”指的是吹空调导致的浑身不适、关节疼痛、颈部疼痛。
为何夏天吹空调会引发“空调痛”?
温度太低
肌肉、筋膜代谢在高温状态下,血管、汗腺会扩张,代谢较旺盛。
此时进入温度较低的室内,骤冷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局部组织代谢紊乱,肌肉筋膜痉挛,表现为酸痛、僵硬,还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诱发以前的炎症,比如关节炎。
不注意保暖
临床上,很多办公室一族都面临“空调痛”。长时间在空调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工作,很多人并不注重保暖。
尤其是女性生理期,暴露在较凉的环境中,导致关节、腰腹受凉。
“老病根儿”诱发
还有一种现象很严重,不少年轻人较冷的月份就不穿厚衣服了。
他们虽然适应能力强、新陈代谢快,但有可能落下对寒冷刺激敏感的病根或诱发因素。以后再吹空调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腰背酸痛。
开了一晚上空调,第二天脖子僵硬,胳膊抬不起来了,浑身酸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需要一周时间恢复,可以洗热水澡或热敷,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走走路、出出汗,让肌肉血液循环恢复。
严重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或去医院就诊。
用对空调的人更健康经常待在空调房里的人,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让你在享受凉爽的同时,避免被伤害。
1、屋内温度26℃就好
空调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摄氏度,室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3℃~5℃。
不同人对温度的耐受度不同,可以做适当调整,维持一个较为舒适的温度。
2、保护重点部位
常待在空调房内的人要常备一个长袖衣服或披肩,尤其是在出风口下工作的人,要准备毯子、护腕,保护颈部、肩部和腕部,避免冷风直吹。
夏天湿度大,衣服要保持干燥,出了汗最好及时换。若穿着潮湿的衣服待在较凉的地方,更加伤身。
颈椎病、腰间盘突出、关节炎、痛风、受过外伤的位置,受凉会诱发症状,比如疼痛和僵硬,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
3、尽量避免直吹
空调或风扇都要避免直吹或对着一个方向吹,可以尝试让风通过墙壁折回来。
睡凉席,尤其是竹制凉席,加速汗液的蒸发,可以吸掉部分热。但如果空调房里睡凉席,会更凉,可能加速骨骼疼痛或其他症状。
4、注意补充水分
经常待在空调房内,容易导致水分流失,造成鼻腔和黏膜过干。因此需要多补充水分,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35℃~40℃的温水是最佳选择。
5、多开窗通风
很多人长时间开着空调,不注意室内的通风,造成室内空气污浊,导致人容易犯困、呼吸有压力甚至感冒。
每隔2~3个小时给室内通风一次,每次通风10~15分钟。在开着空调时,可以把远离空调的一扇窗户开一个小缝,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6、给眼睛一点温暖
眼睛干涩是一种常见的“空调病”,特别好发于戴隐形眼镜或有慢性结膜炎的人。
除了适度滴眼药水外,不妨拿条温毛巾敷眼,给眼睛一点温暖,有助于减缓症状、消除视疲劳。
7、空调要定期清洗
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会聚集大量的灰尘,如果使用时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过敏、咳嗽、肺炎甚至慢性病。
可根据使用情况,每年清洗空调2~3次,在夏天空调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及不再使用空调时各清洗一次。
- 清洗时把过滤网取下来,用清水擦拭干净并风干。
- 把蒸发器清洗剂摇匀后喷在空调蒸发器的进风一侧,然后再用抹布轻轻擦拭。
- 用专用的清洁剂喷在空调冷凝器上或用清水擦拭。
- 用细毛刷将出风口和滚轮的灰尘刷出。
空调虽然能带来清凉,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吹空调,以下3类人要尤其当心。
老年人
骤冷或骤热都可能诱发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空调最好开到28℃左右。
如果老人吹空调出现头晕、意识障碍、记忆缺失,都要警惕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症状。
儿童
有家长担心,温度太低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其实这些没有直接相关性。
孩子可以尝试不要使用空调,不得不使用时,也要待在离空调远点的地方。
室内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可以摸摸手、摸摸脚、后脖颈,看看孩子的体温,判断他们是否适应。
女性
身体较弱的女性和中老年女性,一吹空调就骨头发凉,伴随疼痛、咳嗽。这类人群最好不要吹空调,她们可能无法耐受较低的温度。
咳嗽可能是因为呼吸道被冷空气刺激,还可能是尘螨引起,可以看看空调过滤网是不是有过多灰尘,或者戴口罩试验一下,看看是否还会咳嗽。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