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平方需要多少匹的空调带动(30平方空间使用多少匹的空调)

30平方需要多少匹的空调带动(30平方空间使用多少匹的空调)

首页家电维修空调更新时间:2022-03-09 17:29:44

有人说:变频器能省电。又有人说:变频器不能省电。那么你知道:变频器真能省电吗?什么情况下能省电?其省电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一:电动机的功率因素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构成,他的物理机理可以分为两部分,有功功率是通过扭矩输出转换成机械功的能量 克服电机旋转是自身机械阻力的能量,无功分量是电机在一定转速下为了维持旋转建立旋转磁场的能量。如果在工频下面,电机空载功率因素会非常低,就是因为无功分量不变,而有功分量只是克服阻力的能量,所以功率因素非常低。变频器本身不具有节能的功能,但是在水泵、风机负载的时候,由于转速和轴功率的3次方的指数功率曲线,电机频率稍有下降,电机轴功率会大幅下降。如果设计一个按需给定的自动调节系统,就会实现非常好节能效果,一般都在节电率50%以上,这是不容置疑的。而对于恒转矩类负载,由于是恒功率运行,降频不存在节能的机理,但是在频率下降的同时,维持旋转的磁通会随着频率的下降而下降,提高功率因素,但是变频器由于自己有个效率问题,所以从输入电源侧,基本是看不到节能的。回答二:能量守恒,耗电交直流电机一致(相同状态条件下),但是交流变频器调速比直流控制器调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交流变频器的功率因数比直流控制器的功率因数高。这一点来说,交流变频器胜出。
特别是在负荷不满的时候,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很低,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变频器不管电机负荷如何,其功率因数(输入侧),始终是一致的,超过0.9。直流调速(比如欧陆的590),采用的整流电路是可控硅形式的,电机在低转速小负荷时,可控硅的触发角没有开满(属于调功元件),此时的功率因数就很低(电压与电流的相位相差大)。而变频器的输入整流电路,即便是可控硅形式的(更多的品牌是二极管的整流电路),是100%开通的,尽管负载是电容负载,因为整流电路全导通,所以功率因数超过了0.9。回答三:变频调速器能否实现节电,是由其负载的调速特性决定的。对于离心风机、离心水泵这类负载,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功率与转速的立方成正比。只要原来采用阀门控制流量,且不是满负荷工作,改为调速运行,均能实现节电。当转速下降为原来的80%时,功率只有原来的51.2%。可见,变频调速器在这类负载中的应用,节电效果最为明显。对于罗茨风机这类负载,转矩与转速的大小无关,即恒转矩负载。若原来采用放风阀放走多余风量的方法调节风量,改为调速运行,也能实现节电。当转速下降为原来的80%时,功率为原来的80%。比在离心风机、离心水泵中的应用节电效果要小得多。对于恒功率负载,功率与转速的大小无关。水泥厂恒功率负载,如配料皮带秤,在设定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当料层厚时,皮带速度减慢;当料层薄时,皮带速度加快。变频调速器在这类负载中的应用,不能节电。
另外,变频调速器具有软启动功能,可降低反复启动时的高启动电流,节能。但对满负荷连续运转的设备不能节能。回答四:变频器并非节能的神器!在谈节能的时候,首先要看整个工艺是否具备节能的潜力,节能不是变频器本身产生的,而是在整个工艺能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变频器的变频--即变功率的能力来实现节能。
变频器本身不节能,但是他是一个工具,没有他很难实现节能。
至于变频空调和非变频空调,首先你要理解如果30平方米的房子,一般计算空调制冷需求是在100w每平方米计算,也就是需要3KW的基本功率,所以需要用3500机,也就是1.5匹空调。这是基本需求,是不可以改变的而空调器的制冷不是直接靠电能来制冷的,他只是给整个制冷系统的核心--压缩机提供了能量,衡量空调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COP,也就是能效比,一般家用空调在3左右,你再怎么变频,再怎么先进也就接近这个数字,因为不是变频所能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冷凝器的环境和整个辅助系统造成的。但是像大型的螺杆压缩机能超过5的cop,离心机能接近6的cop,但是他们都不是变频的。再来说变频器,如果变频器要安装在一台水泵上,而这台水泵是一台扬程120米的供水泵,作用是给一个100米高建筑的高位水箱供水的,从地面打到屋顶。那么这样的水泵如果按照变频器之后,一定是不能节能的,因为整个工艺需求是没有节约的余地的,因为建筑一天的供水量是不会随着你是否安装变频器而改变水量的,高度也是不会改变,提供的能量是恒定的。而如果有一个工厂,有多台机器需要冷却水冷却,冷却水集中由冷却塔散热。而机器的开启台数是根据时间在不断变化的,这样的系统就有很大的节能余地。因为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在满足系统冷却的前提下进行冷却泵循环系统的节能改造的。而变频器无非是一个工具,一个环节而已,不是节能的全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