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火一大一小是怎么回事(新买的燃气灶火小是怎么回事)

燃气灶火一大一小是怎么回事(新买的燃气灶火小是怎么回事)

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更新时间:2022-03-09 19:52:32

新华社拉萨3月4日电(记者吕秋平 刘洲鹏)藏历水虎新年的第一天,古荣卓玛早早就起床,穿上父亲给她新买的紫色藏装,随家人一起喜气洋洋地出门,跟街坊四邻互道新年祝福。

搬迁牧民在搬迁点广场上跳起民族舞蹈,迎接藏历新年(2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古荣卓玛出生于2018年6月,家人给她取名“古荣”,是为了铭记那一年的远行。

2018年6月18日和20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共计262户群众分两批从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区整体迁出,成为西藏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的受益者。位于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的生态搬迁安置点,是他们的新家。

这是堆龙德庆区古荣镇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一角。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我们搬到这里第二天她就出生了,古荣卓玛是个有福气的人。”古荣卓玛的父亲、53岁的仁增说。

仁增一家曾是牧民。搬家前,一台小电视,一台电打酥油机,是家里仅有的电器。因为牧区没有通讯,需要骑摩托车30公里到乡上才能打电话、发微信。

搬迁牧民仁增(右一)一家为藏历新年购买了很多新鲜水果,他的小女儿古荣卓玛(左一)是搬迁点第一个出生的孩子。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如今,在崭新的两层藏式民居里,仁增一家不仅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还用上了自来水和燃气灶。

荣玛乡党委书记扎西桑姆说,整体搬迁后,荣玛乡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据介绍,荣玛乡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区。当地高海拔地区,灾害频发,公共服务发展条件欠缺,人均寿命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部分搬迁牧民家的孩子在搬迁点广场上合影,他们当中大一点的出生在荣玛,最小的几个出生在古荣。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因为长期生活环境恶劣,仁增患上了严重的痛风,手关节变形严重,丧失了劳动能力。

仁增的妻子噶玛德措患上大骨节病,3个月前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花了10万元(人民币,下同),新农合医疗给报销了8万。”噶玛德措笑着说。

虽然两人目前都无法工作,但他们的家庭收入并没有减少。搬家前,仁增一家靠放牧的人均收入为每年15000多元。现在,除了每年人均15000元的生态补偿,他家通过入股老家牧场公司还能拿到分红。“2021年(的分红)已经发给我们800元现金和牛羊肉。”仁增说。

为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吃肉的问题,荣玛乡原址成立了央嘎牧场责任有限公司。公司党支部书记次仁旦增说,公司使用350多万亩草场养了2万多只羊和100多头牦牛,光去年的分红就达177万元。

仁增的大女儿已经年满18岁,中学毕业后正在新家附近的手工艺合作社学习缝纫。

两位搬迁牧民家的小姑娘穿上盛装,在荣玛高海拔生态搬迁点做游戏。 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

去年5月发布的《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西藏自治区在海拔较低、适宜生产生活的地区建成了964个易地扶贫搬迁区(点),26.6万人自愿搬迁。全区产业扶贫资金的5%用于安置点产业发展,确保每个搬迁户至少“一户一人”就业。

得益于易地搬迁及其他扶贫措施,西藏自治区已经同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实现全部脱贫。

距离安置点不远处,是拉萨市新建的象雄美朵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安置点近70位村民在景区表演民族舞蹈和马术。32岁的罗拉每年在旅游旺季表演六个月,每月工资有3200元。到了冬天,他就会回荣玛乡给央嘎公司看牛羊。

搬迁牧民在搬迁点广场上跳起民族舞蹈,迎接藏历新年。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我希望景区冬天也能吸引更多游客,这样我全年就能有稳定收入了。”罗拉说。

除在景区工作外,当地村民们有的在拉萨贡嘎机场当保洁员,有的在青藏铁路当护路员,还有的轮流回荣玛乡给央嘎公司看牛羊或成为野生动物管护员。

据介绍,安置点群众的人均年收入已经由搬迁前的11000多元增长至2021年的19000多元。

如今,快4岁的古荣卓玛已经学会说汉语,还喜欢唱歌和跳舞。“这些都是她跟着手机学的。”古荣卓玛的哥哥石秀欧珠笑着说。

15岁的石秀欧珠目前在堆龙德庆区中学读初二。他还加入了学校的足球队,即将参加自治区比赛。

石秀欧珠说,小时候就读的荣玛乡小学连操场都没有,能加入校队更是不敢想象。

“希望我长大能像武磊一样去国外踢球,成为内马尔那样的球星。”他笑着说。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