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洁
“我的城市生病了,我心急如焚。虽然我不是医护人员,但我是党员,更是一名退役军人。”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街道新开门社区退役军人邢战军说,“我应该冲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我要为我热爱的这片黄土地继续战斗。”
2021年12月,疫情使西安这个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被迫按下暂停键。危难时刻,一个个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冲锋在抗疫一线,全面参与核酸检测、小区包抓、物资运转等疫情防控工作。
“雷电突击队”
2021年12月20日,一支由2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雷电突击队”正在进行集中培训、宣誓,他们即将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西安临潼区“雷电突击队”总队长周争战说:“我们之所以叫‘雷电突击队’,就是要发扬部队行如风、快如电的作战要求。国家有难,我们不能等,要主动请缨冲在第一线。”
短短两日,在临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号召下,投身到一线的突击队员和退役军人志愿者迅速扩展到了1300余人,覆盖到临潼区各个服务站、村、社区。
2021年12月31日凌晨1点,95后的“雷电突击队”队员刘鹏飞和队友运送完最后一批核酸检测样本返回隔离酒店后,边吃泡面边交流当日工作情况。在西安市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后,刘鹏飞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救护车小分队”,并承担着转运核酸检测样本的工作。到1月4日,刘鹏飞和战友们已连续10多天不分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服务好每一位同学”
西安市退役大学生士兵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6月,是西安市首支专业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成员以退役军人大学生士兵为主体。2021年12月23日零时,为了加强疫情防控,西安正式实行封闭式管理。得知这一消息后,“三献”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纷纷申请出战,连夜写下“请战书”,时刻准备着冲锋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西安邮电大学分队的代静,是学校长治三号宿舍楼的学生负责人之一,她临危受命,在每日一次的核酸检测中,组织同学们有序地到宿舍楼外进行核酸检测,并和志愿者一起对楼宇进行消杀保证每个楼层每个宿舍都不留死角。
“日常工作很琐碎、很具体,在同学们眼中,我这个退役军人的身份就是安心的象征,我一定会服务好每一位同学。”代静坚定地说。
“请同学们前后保持一米间距,左右对齐,戴好口罩。本校考生在西边,社会考生在东边。”在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研究生考试首日,退役大学生魏育婕略带嘶哑的声音通过喇叭重复着这些温馨提示。
2021年12月25日,一场大雪突然来袭。此时,西安外国语大学迎来了考研的第一天和全校的第4轮核酸检测。魏育婕和志愿者分队的小伙伴负责引导同学们完成核酸检测。在他们的组织下,核酸检测进行得井然有序,减少了同学们在寒风中排队等待的时间。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这是《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西安市高陵区45岁退役军人张力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启发了张力:尽自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
2020年5月,张力主动联系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自筹资金、自购设备,成立了一支公益救援队——“老兵救援队”。张力的“老兵救援队”,始终恪守“不收群众一分钱,不拿群众一根烟”的救援原则,从不求回报,从不主动炫耀,只是默默做事。
西安疫情发生以来,张力多次主动开展义务消杀志愿服务。12月19日以来,张力不断接到为学校、村庄、单位等进行消杀的请求,他从不拒绝,现已累计为村庄、幼儿园等多个地方进行了27次免费消杀。
1月1日,两辆满载20吨“爱心蔬菜”的大卡车从陕西渭南出发抵达西安市灞桥区。这批蔬菜由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西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灞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爱心企业陕西容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捐赠。退役军人爱心企业负责人表示,民营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保障蔬菜供给,让更多居民安心居家隔离。
陕西退役军人企业、西安银桥乳业集团通过陕西省红十字会向奋战在西安市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捐赠了价值510万元的产品。陕西锦鹏实业集团董事长、陕西退役军人企业家李鹏为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紧急采购了5吨价值3万元的精品蔬菜,还向曲江大明宫遗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送去了价值3万多元的军大衣、微波炉、取暖器等防寒物品。
一声“到”,一生到。这些退役军人不论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在疫情面前展示着军人本色、彰显着社会担当。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9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