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家用小型洗碗机(家用洗碗机小型)

东莞家用小型洗碗机(家用洗碗机小型)

首页家电维修洗碗机更新时间:2022-01-29 07:24:14

“世界工厂”东莞,当前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而不断涌现的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日渐成为东莞科技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块。

近年,东莞紧紧抓住科技企业培育发展这一“牛鼻子”,积极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型企业梯队,并在企业研发投入、人才引进、资本投资、行业交流、空间配置等方面探索实行分类扶持,有力推动高成长企业发展壮大,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科技局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呈“双提升”态势,2015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986家,而2020年已达到6385家,数量年均增长51.7%,位居广东全省地级市首位;2015-2020年,东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从2989亿元增长到13900亿元,增加了约4.6倍。目前,东莞全市已认定瞪羚企业34家、百强创新型企业29家。

今年上半年,东莞地区生产总值为5000.11亿元,同比增长12.0%,预计东莞将在2021年正式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将站上新的起点实现“十四五”开局。曾经的“世界工厂”,如今“剑指”粤港澳大湾区科创高地,东莞的创新密码是什么?如何能让高成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深入调研了东莞众多瞪羚企业,力图探寻这座城市的创新发展路径。

东莞瞪羚企业创新密码

“将冷水装进发热管,通电之后,三秒钟即可取用开水,比以前的技术方案更便捷和环保。”东莞市东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泽兴拿着企业自主研发的不锈钢厚膜电热管介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开水机、热水器、洗碗机等行业。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整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这些要素令东莞吸引着众多草根创业者来此扎根,陈泽兴就是其中一员。

东思电子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从事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产品设计开发,2020年被认定为东莞市瞪羚企业。东思电子涉足的新材料产业,正是广东重点培育发展的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

对中小型创新企业来说,技术决定成败。陈泽兴说:“多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技术研发,7年间东思电子申请专利30余项,已授权专利21项。”

如今,东思电子早已跨过“死亡谷”,迎来高速发展期。“这几年,我们的业绩每年都增长30%左右,今年预计增长50%,明年营收将超过8000万元。”

从东莞瞪羚企业名单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业占据多数,这也是近年东莞大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折射。

在东莞市瑞勤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机械手不停地执行着各项高精准工艺,员工站在电子屏幕前监测着进度,整个车间高效运转着。

作为国内电声元器件研发制造的领先企业,2017年瑞勤电子建立了硅微麦克风(MEMs)封装线及实验室配套,随后成功进入国内外众多电子通讯巨头的供应商行列。谈及企业发展密码,瑞勤电子总经理陈为波表示:“中小企业首先要把握市场机遇,定好发展方向。我们企业正是把握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机遇,紧跟语音人机交互的行业前沿,才得以实现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已被瑞勤电子列为重点深耕领域。陈为波说:“企业坚持产品创新就是保护自己,企业在发展初期要主动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迭代,以市场拉动产品,这样才能在拥有核心技术之后转变为以产品带动市场。”

这样的企业并非少数。目前,东莞共拥有制造业企业17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逾万家,这为当地培育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此不断构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东莞大批中小型传统制造企业仍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以服装纺织行业为例,随着要素成本攀升,产业链逐步向内地转移,东莞纺织服装产业面临挑战。不过,传统制造业也并非毫无生机,不少企业亦找到了出路。

位于东莞南城的广东兆天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功能性面料纺织面料研发生产的企业。目前,兆天纺织已发展成为国内功能性针织面料行业举足轻重的服务商,是东莞传统企业向瞪羚企业“逆袭”的代表。

“传统行业中,企业要在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定位,专注于创新。”兆天纺织常务副总经理李彦敏说,兆天纺织正是通过持续研发巩固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兆天纺织已发展成为国内功能性内衣面料领域的“隐形冠军”,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更让人惊讶的是,兆天纺织以行业开拓者的身份横空出世,还有效带动了一批类似企业的加快转型升级。

“纺织行业普通面料的平均利润水平是5%,但我们的产品在终端保持30%以上的毛利,传统行业也有高成长空间,就看如何挖掘。”李彦敏说,兆天纺织还有着更大的“野心”。“未来打造出纺织行业的样板工厂,探索精益管理和数字化生产,并将在形成示范效应后向行业复制和输送,带动整个行业发展。”

从调研来看,东莞这座面积“迷你”的城市,高成长企业几乎已遍布每一个镇街,有力地支撑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实上,不论传统优势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高成长企业的涌现,形成了东莞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以平台“链”就创新生态

如何从企业单点创新到育成链式创新生态?

这是东莞正尝试回答的另一道更重要命题。从近年的创新布局来看,东莞已经将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

日前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也“点名”了东莞19个重点产业,涵盖9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体看,东莞已被明确为广东省新一代电子信息、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前沿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布局的核心城市。

东莞庞大的企业基数和深厚的制造业积淀,成为了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天然优势,而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壮大又不断为瞪羚企业的成长赋能。

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东莞处于广东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华为、OPPO和vivo三大智能手机巨头齐聚在此,产业链具有极高完整度。根据东莞市的规划,到2025年底该市要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集群。

正是东莞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的强大集聚优势,为瑞勤电子的发展创造出有利条件。陈为波介绍:“东莞能有效解决供应链问题,并且客户群体也离得很近,这为企业发展创造巨大优势,我们也能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东莞松山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水灵同样感触颇深。2016年,黄水灵将公司搬到了东莞松山湖,主要从事机器人集成系统、智能自动化装备研发生产,以及工厂布局、物流、线体等优化,再配合机器人以及周边设备,系统性为企业提供人机结合的柔性制造线体,产品被广泛应用于3C电子制造等行业。

短短几年,松山智能的业绩就实现了“三级跳”。2018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元,2019年突破5000万元,今年预计将达到8000万元。

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黄水灵坦言,这离不开李泽湘团队和松山湖机器人基地的支持。提起东莞机器人产业,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而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成为东莞市乃至大湾区创新创业的标杆。

2014年,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下,由李泽湘教授、高秉强教授、甘洁教授等联合发起成立,按“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运营。该基地融合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创新创业市场优势,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的创业孵化。“目前,基地已孵化了创业实体80个,累计总产值超过35亿元,包括多个独角兽/小独角兽科技企业,如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海柔智能、逸动科技等。”该基地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此,一批机器人瞪羚企业迅速“跑出”。“我们企业的种子轮就是由基地投的,李泽湘老师在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帮助。”黄水灵说。

谈及东莞的产业链优势,李泽湘曾形象地表示,“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硅谷或欧洲的1/5到1/4,因此构筑起了非常独特的优势。”

事实上,这样的优势随着产业生态的构建还在不断显现。黄水灵介绍:“机器人基地有一个供应链平台,如果有需求,企业可以到上面寻找供应商,匹配度和效率都很高。除了促进供应链对接之外,基地还会帮企业对接客户,同时基地内的企业也已形成了互相分享信息和积极协作的创新生态圈。”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平台支撑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人才层面。“现在我们不需要跑到深圳去招人,因为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定人才集聚效应,我们可以直接从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黄水灵说。

据了解,自2015年开始,该机器人基地就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合作,四方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以培养机器人和高端装备技术工程师和技术管理领军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创业者1352名。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还只是东莞大力打造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的一个缩影。东莞市科技局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全市建有1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5家),孵化面积207.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约3709家。

科创策源与成果转化主阵地

成长中的企业不可避免面临诸多难题,这对政策供给能力提出了考验。

从东莞看,这座“世界工厂”近年之所以能在转型升级中表现不俗,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从而强化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并引导资源要素不断向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企业集聚,让高成长企业不断焕发强大活力。例如,东莞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了全方位政策体系,包括对获得国家“小巨人”认定的企业给与50万元一次性奖励。

一组数据直观呈现了东莞取得的可喜成绩:2017-2018年,东莞仅有42家专精特新企业,2019年新增52家达94家,2020年再创新高,截至当年底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152家,企业总数3年增长了逾3.6倍。

“丰收”离不开“沃土”。李彦敏介绍:“兆天纺织快速发展的关键是研发先导,面对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重要问题,东莞不断推出的政策都及时给予了有力引导支持,有效支撑了企业良性运转,有序经营。”

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看来,东莞的创新发展主要源于两种动力,一是规模庞大的加工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东莞顺应需求创造条件予以满足,从而形成创新动力;二是东莞正通过创新加大新产业、新经济供给,作为经济尤其是产业增量,成为东莞创新发展的另一动力来源。

当前,东莞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的步伐正明显加快,并全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随着政策体系、平台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东莞创新发展能级也持续提升,这也为其孕育出更多、更优质的瞪羚企业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批复同意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也将建设成为全国第4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无论是优化存量还是创造增量,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落地,都将成为该市孕育高成长企业、创造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源泉。借助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重点科研机构,将集聚起大批创新资源,并通过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企业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谷”。

以作为广东省实验室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为例,据东莞市科技局介绍,该实验室已在各团队多年积累的基础上,成功孵化了25家产业化公司,涵盖新能源、半导体与高端消费电子、智能装备、健康医疗等领域。

林江分析,东莞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过程中,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明确方向和一定布局,这对东莞培育、吸引瞪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一批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落地,则能为瞪羚企业的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关键支撑。

借此,过去以“世界工厂”面貌示人的东莞,如今城市创新能级提升已按下“快进键”。林江认为,未来几年,东莞瞪羚企业数量将有望高速增长。通过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技创新优势与东莞产业配套优势相结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东莞将打造成为大湾区科创策源与成果转化的主阵地。

文字记者| 于长洹 黄浩博

文字编辑|杜弘禹

出镜记者| 徐于婷

摄像记者| 徐小龙

视频编导| 徐于婷

配 音|殷一凡(实习)

监 制|杨海涛

统 筹丨于晓娜 张伍生 曹军 李锐 杜弘禹

出 品 人|蔡万麟 任天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