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轻的洗衣机(家电最小型的洗衣机)

最轻的洗衣机(家电最小型的洗衣机)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2-03-08 17:01:32

2011年,33岁男子吉格,因妻子一句“我要台洗衣机”,他就冒着生命危险,背着60斤重的洗衣机,徒步行走在4650米海拔、喜马拉雅山的悬崖陡壁上。全程30公里,花费了三天两夜。


在中印边境,喜马拉雅山峡谷深处,散布着20多处村庄。有一个600人的村庄,加热萨村,这是珞巴族的村落。他们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全族只有3000人。和煦的季风吹进山谷,终年温和无雪,真正的世外桃源。

他们的食物来源是自己种植的蔬菜、喂养的家禽,由于土壤条件以及交通不便,使得他们缺少大米、食用油,以及家电和日常用品。

由于喜马拉雅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他们一年9个月都被困在峡谷里,只有到了夏季,等4000米以上的山峰冰雪消融,他们才有机会出去购买所需物品。

而喜马拉雅山的融雪汇成河谷,使得出入此地只得步行。

他们徒步走的是一条从悬崖峭壁上削出来的登山路,俗称马行道。这条路十分险峻,稍有不慎可能就有生命危险,这悬崖路死过太多的村民和马匹。

八月初,运输队要出发了。运输队由7个村民以及带着各家的19匹马组成的。这次他们要帮村委领政府配给的粮食,购买家庭备冬所需,同时也能拿到政府补贴的运费,这是他们全年的经济来源。

运输队的队长是吉格,33岁的汉子,做了8年的队长。每次出发前,他都会给马削平马蹄,钉上马蹄铁。因为马行道过于危险,稍有差池,就会坠入万丈深渊,连货带马的损失,会亏掉一年的收入(年收入5000元)。

吉格出发前,妻子卓玛都会虔诚地祈祷,希望佛祖保佑丈夫一行安全回来。她也向吉格提出一个要求,想买台洗衣机。

吉格一口答应了,他觉得妻子结婚多年来从未提过要求,这次她主动提,无论再危险,再困难,他也会满足妻子。因为有了洗衣机,妻子不用手洗衣服,也不会那么累。


清晨,运输队正式出发,他们需要从海拔1200米的村子,爬上陡坡,经由海拔4650米的隋拉山顶,再沿着马行道,一路下坡,来到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波密镇;然后在波密镇载上货物,原路返回。整个行程,最快也要三天。

海拔3000米的波密镇,是一处物资集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8月21日,运输队抵达了波密镇。

队长吉格来到一家电器店,他想给妻子购买洗衣机。原本他想要质量好、价格便宜的,最后他考虑山路的困难,看中了一台最轻的双桶洗衣机,60斤,1157元。

吉格想让老板再便宜一下,老板笑着说,这台洗衣机符合国家的家电下乡政策,买回去以后,村委会补贴200元。

听完老板的话,吉格决定买这台洗衣机,老板给他开保修单。吉格开玩笑说,不用了,给我打点折好了,反正坏了也背不回来。

运输队各自挑选了私人物品,然后统一来到政府物资配送站(喜马拉雅深山里面的村落,政府是有物资配给的,这些物资从远方的拉萨运来,分发给各个村子)。

8月22日早上7点,配给站开始分配今夏的第一批物资。 他们这次要运的,是村子里不能自己种植的大米。而配给站来了16个运输队,大家都想早点领完物资,尽早返程。

为了公平,工作人员采取抽签决定先后。吉格手气不错,抽了3号。早上9点,装好粮食后,运输队老张买好返程口粮,他们一行正式出发。

大件的行李没法上马,只能人力搬运,吉格一个人背着洗衣机,走在队伍最后。

这是一条翻越4650米高山的路程,路的那头,便是故乡热土。


由于前一晚下过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背着洗衣机的吉格走的小心翼翼。不过,自古就没有一条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容易之路。

即使吉格11岁起就在父亲的运输队接受磨练,这条路他了如指掌,也不敢掉以轻心。

背着60斤重洗衣机的吉格,每走一段路都要坐下来歇会,大口喘气。因为他知道,在前面的路,更加遥远,也更加凶险。出发6小时后,他在泥泞中跋涉,渐渐落后于队伍。

下午四点,迟到30分钟的吉格终于赶到隋拉山的登山口,这里海拔3200米,是运输队露营地。

吉格休息了一会,就和同伴对马掌进行例行检查,马掌不能有一点点松动,一丁点松动都会造成扭伤,而马行走在陡坡上,也极容易坠落悬崖,这样会影响整个运输队。

检查工作做完,大家静等晚饭,而坐在火篝旁的吉格心事重重。原来明天就要过险关,那是峭壁上的一条小路,只要遇到坏天气,岩层就滑滑的,还有可能山体滑坡,那么他们可能会全军覆没。

为了平复心中的担忧,吉格虔诚地念着佛经,祈祷明天不要下雨,让大家平安回家。

晚饭是老张做的,他之前是解放军的炊事员,退役后没有回老家,直接在这里安家立业。

晚餐吃尖椒和肉汤,即使是牛肉,在这里也是非常珍贵的,一般只有喜事时才吃。做饭的老张说,这是在出征前才吃的大餐。

天快黑下来了,其他村子的运输队也陆续来到宿营地,矮小潮湿的帐篷很快人满为患。

吉格他们很满足,因为后来的人就没法进帐篷睡觉,只能呆在室外,在接近零度的寒风中,一边发抖,一边睡觉。

不过帐篷里也寒冷潮湿,吉格一行采取生火取暖。大家围着篝火,一边闲聊着,慢慢进入梦乡。 第二天,不知是不是吉格的祈祷灵验了,天气晴朗。 于是,一行人就赶紧做早饭,准备上路。

早饭是大米,平常是人也舍不得吃的,但这次连马也喂的是大米。 因为吉格他们相信,给马吃大米,马就会精力充沛,翻起山来才不会出事。

早上七点,吃饱以后,一行人就沿着蜿蜒的山道,继续前行;他们必须在半日之内,一口气爬高1400米。

出发后两个小时后,进入了雪谷。这里海拔4000多米,空气开始稀薄,含氧量也只有平原的六成,冰面上也难以立足。

过了雪谷,就来到那段凶险异常的登山路。如此悬崖峭壁,竟要走10公里。 人们都说走这段路是“身入地狱,听天由命 ”。

就算这道路,也是7年前,人们为了行马而拓宽的。在此之前,人们都是背负着重物,走在更为狭窄的道路上。

200米高的绝壁上,不知是疲劳还是恐惧,一匹马停在此停步不前。 人们呼喝良久,马才继续往前移动。

早上11点左右,山上突然下起了雨夹雪,气温很快降到零度。吉格背着洗衣机,已经远远地落后。

这时他早已出了一身汗,被风一吹,冻得瑟瑟发抖。 寻得一处安全地,吉格停下来加了一件衣服。但是此时他还不能休息。即使是夏季,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上,下午会气温骤降,风起云涌。如果不能尽快翻过山顶,万一起了雾,那真的身陷地狱了。

多停留一秒,就多一份危险。吉格心里很着急,脚下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敢加快。为了不让洗衣机碰到山崖而失去平衡,吉格只能采取险招,尽量往外走,步步都踩在悬崖边上。

渐渐的,山上起雾了,能见度越来越低。吉格想起叔叔,八年前,就是在这条路,天气恶劣和山体滑坡,让这条路成为叔叔最终的归处。

还有2公里就要到山顶了,前方有一人和一匹马掉队了。吉格走上前去,发现那人是他侄子。

侄子的马死活不愿意往前走,经验丰富的吉格一检查,原来马腹上生生被货物的绑带擦破了皮,伤口血淋淋的。

吉格想了想,他们把马背上的大米卸了下来,藏在不远处的草丛里,等下次来再带走。果然,没有重物压着,马竟愿意往前走了。

下午2点(比计划晚了两个小时),山顶就在眼前,雾越下越大,一行人来到了隋拉山绝顶,海拔4650米。 吉格说,过去人们冬天冒险翻山,要拿斧子凿雪开路,掉落悬崖的数不过来。7年前村里的运输队遇上雪崩,马没了,人也死了七个。

下午3点,运输队开始下山,但是下山的路却更加困难。马匹的体重加上货物重量,几乎300公斤,都全部压在马的前蹄上。这样马很容易脱力,因而下坡更加凶险,不少马匹都在下坡时失足遇难。

连续下了好几个陡坡,高度突然缓了下来,进入草原地带,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半个世纪以前,在吉格爷爷那一辈,我国与印度发生边界纠纷,人民解放军曾进驻此地。那时的村民,也是帮忙背着弹药和军粮支援前线。

从登山路那一头,文明、富裕和战火闯进入这个世外桃源。

下午5点,运输队终于来到了露营处。 人们都累的不想说话,有人一睡不起。此时的吉格,背已经疼得一动也不能动。而他由于出汗太多,寒风一吹,已感染风寒,他只想躺床休息。

虽然老张已经做好可口营养的晚餐,运输队的人却一动也不想动,只想用睡觉来补充精力。

从镇上返程的第三天,家乡已是近在咫尺。运输队也是不顾劳累,快马加鞭淌过溪涧,快点回到家人身边。

溪涧深处,一匹马死在溪水中。不知是累死的,还是坠崖而死。 在尸体的旁边,放着一串佛珠和一把零钱,可能是马的主人为吊慰而放置的。

进入海拔1400米地域,竟然是一片热带雨林,也是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森林里气温高达30多度,湿气极重。毒蛇、蜥蜴、水蛭甚至熊、豹时有出没,假如落后于队伍,极有可能被蛇攻击。

吉格想加快脚步,可昨天感染风寒,加之连日来的劳累,仿佛已耗尽他全身的力气,这最后不远的回家路,都是咬牙凭信念撑着的。

终于熬到家了,吉格卸下了沉重的洗衣机。这时吉格的儿子跑了过来,天真地问:“这是给我的吗?”

吉格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笑着说:“嗯,给你的。”

真是拼了命的喜马拉雅山之旅。结婚时,从镇上扛回衣橱;小孩出生后,背来学步车和奶粉;家族壮大后,换了大饭桌;7年前村里通了电,抬回了电视机;如今,又背回洗衣机。一趟又一趟,背回了全家人的幸福。

后记:

如今,吉格的加热萨村已经通上网络,修了公路,种了稻谷,新养殖了牛,还成立了国家扶持的运输队。

而且由于风景秀丽,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村民只需要做好接待游客,售卖特产,就可以生活得富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