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洗衣机与旧式区别(老式半自动洗衣机和新款区别)

新式洗衣机与旧式区别(老式半自动洗衣机和新款区别)

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更新时间:2021-12-16 04:38:43

冯海伦走了

带着他未尽的事业和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

2019年8月20日

博白县那卜镇初级中学校长冯海伦

突发疾病骤然离世

噩耗传来,博白大地一片惋惜!

冯海伦,男,汉族,1981年7月出生,博白县英桥镇人,2000年7月毕业于博白县师范学校,原在博白县英桥镇第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英桥二中)工作,200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6月18日调任博白县那卜镇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那卜初中)校长。

坚守基层,芳华无悔。从教19年,生命被永远定格在了38岁。这位“拼命三郎”校长先后担任团委书记、政教副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副支书、校长等职务,一直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曾荣获博白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博白县优秀班主任、博白县优秀教师、玉林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鞠躬尽瘁为教育,浩气长存留人间。冯海伦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坚守初心,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折射出为人师表的熠熠光彩。

冯海伦

最后63天的生命历程

2019年6月18日,冯海伦从英桥二中副校长的岗位调任那卜初中校长。

在那卜初中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虽然正值暑假,但他放弃了休息,扎根学校,一心一意抓实抓细学校各项工作。

2019年是博白县脱贫攻坚摘帽年,全县控辍保学工作形势严峻。冯海伦充分认识到控辍保学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任第一天,就连夜部署开展控辍保学工作。针对学校控辍保学材料不完善、底数不清等问题,冯海伦亲自分工落实,每一个失学学生都安排学校领导、教师具体负责。

6月20日,冯海伦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对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布置整改。在接下来的10多天,他多次召开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劝返工作,白天亲自带队进村入户家访,晚上与学校领导、老师一起加班加点整理完善档案材料。

学校会议记录显示:7月3日、5日、8日、17日、19日等时间节点,冯海伦密集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全体教师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布置均衡发展、扶贫等工作。

整个暑假,冯海伦都是在上班与加班里度过的。学校办公室赖杰强主任说:“虽然和他接触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他扎实的工作作风,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家距离那卜初中仅仅20公里,但从上任到离开的63个夜晚,他基本是在学校度过的。

因为工作紧张,他很少回家,从那卜到县城的路必经他在英桥的家,但很多次他到县城汇报工作或开会,经过家门前的路口,也只是给妻子打电话,让妻子把要换洗的衣物打包带到路口给他。他妻子和同事们说,自从他到那卜后,都很少见到他了。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冯海伦在短短两个月里就瘦了许多,就连头发也白了。

在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控辍保学作为脱贫攻坚“有义务教育保障”的“硬骨头”,全县吹响了控辍保学“清零”号角,其实,他最挂心的就是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那卜初中地处偏远,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学生流失严重,面对困难,冯海伦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在冯海伦的努力和带领下,截至8月18日,成功劝返32名辍学学生。

8月16日星期五,冯海伦到那卜镇政府参加全镇脱贫攻坚专责小组会议,研究在周末开展控辍保学“清零”行动有关事宜。17日、18日双休日,冯海伦都在学校和政府之间奔走,协商有关工作的安排及核实学校“清零”登记表信息。19日早上在那卜镇政府参加控辍保学“清零”行动部署会后,当天下午,他又与政府干部进村入户对疑似辍学学生进行劝返,晚上八点多才返回学校。晚饭后,冯海伦还与同事一直加班到凌晨,临走前,他还嘱咐:“大家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明天我们争取7点前到来,把剩余的工作完成。”没想到,这竟成了他留给学校老师最后的一句话。

那卜镇镇长庞海成说:“虽然冯海伦校长到那卜初中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他从踏进那卜初中校门的那天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当前学校最关键的控辍保学工作中,多次与政府人员联合进村入户劝返并取得显著成效。他的离开,是那卜镇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感到非常痛心!”

19年坚守乡村教育第一线

大家眼中的“拼命三郎”。说到冯海伦校长,大家对他的第一评价就是“工作认真,责任心极强”,是个“拼命三郎”。

在英桥二中工作的19年,冯海伦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任教数学。即使后来做了学校领导,这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工作认真负责,尽管学校工作很繁重,但他从未懈怠过教学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从未落下,他带的班级纪风好、学风浓,成绩显著。

作为学校领导,他负责德育、安全、党建、扶贫、控辍保学等工作,用通俗点话来形容,把把都是大刀,挂在脖子上。但是,他从不推诿,也不怨天尤人。相反,无论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把工作中“难啃的骨头”揽了下来,深得同事们的敬重。

“他经常在深夜带领班主任深入宿舍查看学生的就寝情况;学生闹矛盾了,他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这两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他经常抱着一大摞材料在学校和上级部门之间奔波。他太拼了……”阙宗兰副校长回忆起冯海伦生前工作的一些场景,泣不成声。

“我曾经多次跟随冯海伦副校长通宵达旦完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去年在完善学校义务教育保障材料时,两天一夜,他都没有休息,我劝他休息一会,他总摇头,直到完成了工作。在回程时我开车,他才在车上小憩了一会,回到学校他又投入了工作。”英桥二中政教处莫始钦副主任哽咽着说,“虽然他调任那卜初中才两个月,但实际工作时间比一个学期还长。他工作细致,精益求精,并不是说把工作分给别人就撒手不管了,他能做的就尽可能多做。他走之前那晚还打电话向我询问病残学生的休学流程……”

毫不利己,淡泊名利。身为一个学校领导,在荣誉和利益面前,他从没有为自己和家人谋过福利。在英桥二中期间,他的爱人郑子夏老师是学校语文科的骨干教师,长期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突出。可是每次推荐先进,他都毫无私心地推荐别人,从来没有提过自己的妻子。在竞岗审核材料的时候,老师们才惊讶郑子夏老师这么多年竟然连一个先进都没有。

莫始明副校长回忆说:“冯海伦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们出差,他经常开车接送我们,还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却从没想过要报销这些费用。”

“我们想回去陪陪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冯海伦突发疾病骤然离世,大家都不愿相信。英才早逝,师生悲痛,群众惋惜不已。

学生心里的“孩子王”。“莫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怎么了?”听闻他离世的消息,已经升入高中的原163班学生梁善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她对莫始明副校长说:“我们想回去陪陪他……”

梁善芬是贫困学生,曾萌生弃学念头。冯海伦知道后,多次找她谈心,消除她的思想包袱,并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帮助她、关心她。有一次,梁善芬的脚上长了一个无名疮,十分灰心。冯海伦知道后,四处打听治疗方法,并带她去医治,还帮她支付了医药费。

冯海伦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严慈相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的培养,平时像个大哥哥一样关心爱护着孩子们。作为班主任,他倾注了满腔心血,他谦和、阳光,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更是好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一位学生家长曾说过,冯海伦老师让孩子们又爱又怕。每逢假期,都有许多学生回来看望他。这个时候,他总是容光焕发,对学生们说:“看到你们成长成才,是我最高兴的事。”有些调皮的女学生也常常调侃:“班主任,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男神!”

同事眼中的“阿桥”。“今天早上我联系阿桥曾任教的041班学生,电话一接通,我就说不出话来了……多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走了……”莫始明副校长抹着眼泪,说不下去了。

冯海伦为人谦逊温和,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多年,从不摆领导架子。他平易近人,亲和力强,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阿桥”(冯海伦的小名),很少有人叫他的名字和职务。在英桥二中工作的19年,他没有和哪个同事红过脸,吵过架,总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风范。

教务处张志明副主任说:“我到英桥二中工作10多年了,阿桥是让我感觉最舒心的一位领导,他待我就像自己的弟弟一样……”说到这里,张志明就再也控制不住了,痛哭失声。

说起“阿桥”,英桥二中的莫始明副校长也是唏嘘不已。在他眼里,“阿桥”既是他看着长大的晚辈,也是他并肩作战的战友。“阿桥工作雷厉风行,不管是政教工作、安全工作还是脱贫攻坚等都冲在第一线,可以说英桥二中多年来学风校风纪风良好,与他无私的奉献是分不开的。他很大度,乐于助人,不管谁有困难,他都倾心倾力帮忙。”

家庭的“顶梁柱”。冯海伦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大儿子11岁,两个双胞胎儿子两岁多,父亲是个退休教师,母亲在家务农,常年疾病缠身。有个侄儿患有白血病,平时也是由他们照顾,夫妻俩大部分的工资都花在了侄子和母亲的治疗上。

冯海伦一家就挤在80多平方米的简陋的教职工宿舍,房间里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外,还有一台用了十多年的电脑、21寸老式的电视机、一台坏了仍不舍得丢的洗衣机和两张旧式木架床,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幽暗的灯光下,斑驳的墙面、陈旧的几件摆设,让人看了甚是心酸。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冯海伦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接到消息后,他爱人当场就晕厥了。醒来后,我陪着她匆匆赶到那卜初中,从下午两点一直到六点,她的眼泪就没有停过。”莫始钦副主任说。

白发人送黑发人,当他的父母惊闻噩耗后,伤心欲绝,几欲昏倒。“21日早上我去看望他的父母。他母亲嗓子都哭哑了,父亲瘫倒在沙发上,两位老人从知道消息后就滴水未进,小孩在一旁哇哇地哭,太凄凉了!阙宗兰副校长泪流满面地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这根顶梁柱倒了,真不知道他家人该怎么办……”

冯海伦生前总说,很想带父母孩子去旅游,出去看看走走,可因为工作的缘故,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如今再也无法实现了。

19年来,冯海伦坚守乡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用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用逐梦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苦干、实干,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赢得了广大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尊敬、家长的拥护。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冯海伦走了,带着对未竟事业的遗憾走了!年仅38岁的璀璨年华,如流星照亮夜空,用短暂的生命书写出对教育使命的担当!

(来源:博白教育在线)

责编:李家州|主编:刘海东

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