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爱同学,打开客厅大灯。”
“小爱同学,打开投影仪。”
我小的时候,妈妈一直说爸爸最喜欢买“洋货么事”,但是现在,爸爸到我们家有点迷糊了——现在这些“洋货么事”他不会玩了。不由地想盘一盘我家曾经有过的那些“洋货么事”,回顾下家里电器的小变迁。
因为爸爸喜欢,所以我家买电器算是周围人家里比较早的。1983年,我还是个小婴儿。爸爸买了一台录音机,表哥表姐们拿了盒磁带等着我哭,想把我哭声录下来,据说我怎么都不哭。长大后有次找到盒磁带,倒是听到了估计三四岁时候的自己在说话,说的是:怎么还不出来啊,怎么还不出来啊?想来是我想听歌,错按成了录音键。
1984年,据说爸爸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我对此毫无印象。却还依稀记得大概三四岁时候,经常晚饭后搬个小板凳,坐在二楼阳台的广播下听广播剧。问过爸爸,爸爸说广播是大队里六七十年代就安装的,每家都有。我记忆中是个黄色的方匣子,正面是个大大的黑色圆形喇叭。这个广播除了有好听的节目,还会播放村里的各种通知。
1987年,家里有了第一台松下彩电,这倒真是“洋货”。这时候我4周岁了,记得最爱看的是七巧板、聪明的一休和花仙子。最不喜欢看到圆形马赛克,不喜欢听到一休哥说,“嗨,就到这里,再见吧!”也最怕每次看到一半突然满屏雪花,还得请大人跑阳台去转竹竿。后来爸爸又买了个扩大信号的什么安在电视机顶上,终于可以不用再手动转天线了。
也是那时候,妈妈得到了一件礼物——一台半自动洗衣机。我妈妈多开心我不记得,只记得衣服放得不太平整的时候,洗衣机震天响。还记得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洗衣机坏了,我妈将这个洗衣机改装成一个零食柜,每天我都要跑去掀好多次盖子。
1987年夏天,村委造了一座三层的办公楼。那时候村里二层楼的房子都很少,所以村里人都管这座楼叫“大楼”。大楼一楼中庭里摆了两个非常长的大冰柜,掀开盖在上面厚厚的棉被,再打开冰柜的翻盖,里头光明牌冰砖、三色冰淇淋、娃娃雪糕应有尽有。每天我午睡起来,妈妈都会给我买上一块冰砖,剥好了放小碗里。半化的冰凉的奶香味把我整个童年的夏天都泡甜了。
更让我开心的是到了1990年,爸爸买了台冰箱回来,双门的,上面冷冻,下面冷藏。这下子好了,直接冷库里批发了几箱雪糕回家。赤豆棒冰、双色雪糕之类是家中的常客。但是一过了夏季,妈妈就开始考虑电费了,于是冰箱插头被拔掉。这么折腾没几年,冰箱就彻底罢工了,跟洗衣机一样变成了储物柜。
1996年,爸爸开始买好玩的了,一台录像机和一台说让我学习打字的小霸王486学习机。录像机,我和爸爸研究了很久的说明书,也没学会怎么录像,只会用来“放像”;学习机,到底变成了我的游戏机。
1994年,姑妈家是那时候唯一装空调的人家,于是夏日的晚上,姑妈招呼七大姑八大姨各家的娃都到他们家睡觉,床上、地铺上一溜的孩子。第二天一醒来,互相抱怨磨牙的、说梦话的、起夜的。嘀咕完,一开房门,轰的一股热浪,姑妈只能每人一块雪糕把我们打发了。晚上又都被姑妈喊回来继续回空调间里横七竖八睡一屋。
到了1998年,我那爱“洋货么事”的爸爸终于出手了,不过这次可不是“洋货么事”,是“国货么事”——一台春兰柜机空调。那时候妈妈说,为了不得“空调病”,白天都要吹吹“野风”,继续蒲扇、电扇伺候,晚上才能定时开空调。现在想来,应该也是妈妈在计算电费吧。
到了2001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诺基亚8210,到了年底,爸爸又给我买了第一台电脑。那时候的手机不能拍照,短信每条1毛钱,买个号码还得100元,换块电板可以用好几天;那时候的电脑还用1.44M的A盘,上网要叽叽嘎嘎拨好久号,楼下一打电话就断网。
这之后,爸爸好像不再赶时髦买“洋货么事”了,反而是我换手机换电脑越来越勤。再后来,给父母换了智能机,却也得我们和孙子们教他们用了。
30来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得给爸妈也配上小爱、小度、小X们,大家一起用这些“国货么事”过越来越智能的生活。
本文作者:奚璐
责任编辑:沈瑶、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