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汁机不运行了什么原因(榨汁机它不运转怎么办)

榨汁机不运行了什么原因(榨汁机它不运转怎么办)

首页家电维修榨汁机更新时间:2022-01-21 11:02:06

在2017年底,据有关资料显示,汇源果汁的总负债为11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1.8%。在这114亿元负债中,有83.5亿元是借款。

在去年2月份,汇源果汁无法履行港交所提出的复牌条件,于是将被取消上市地位。这一年,汇源果汁负债累累,高管集体离职。

2021年初,汇源被香港取消上市地位,正式被“退市”。曾经游走在退市边缘的汇源果汁,如今尘埃落定,曾经的庞然大物黯然退场。

7月2日,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被强制执行超过15亿元,而在7月19日,汇源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曾经的国民品牌,汇源这艘大船在风雨中飘摇了许久,最终还是无法坚持下去,只能宣布破产重组。至此,帝国大厦彻底倒塌。

而作为汇源果汁的创始人,朱新礼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2019年,据相关披露,朱新礼掌管下的德源资本41亿元资产被先后查封、扣押、冻结,而朱新礼本人被列为失信执行人,限制消费。

朱新礼的经商之路

朱新礼出生在沂源县东里镇的一个小山村,从小他就体现出了很强的商业头脑。为了学费,他上山挖过草药,捉过蝎子。

成年后,他承包过汽车搞运输,收过学徒。在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成为第一个家装电话的人家,他一年的收入就已经达到十几万元。

1983年开始,朱新礼被选为村主任。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从种植果树开始,之后又开办了一系列的工厂,在他的带领下,让村中的百姓吃得好,穿得好。每人都有养老金可以拿。短短几年时间内,村民就已经脱贫致富,村中有400多个万元户。

在1974年到1988年这段时间里,从山东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总经理,到山东永新实业公司总经理。期间,他也去过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了三年。

90年代初,朱新礼看到了果农们卖不出去的苹果,全部烂在地里,当地农业大大减产,百姓收入不断缩减,朱新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曾经带大家走出的路,不能就这样毁了,一定要解决好果农的销路问题。

1992年朱新礼毅然决然地辞去公职打算重新创业。没想到这个决定也彻底改变了朱新礼,让他迎来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汇源果汁的诞生

朱新礼决定承包一家罐头厂,为此在亲戚朋友的质疑声中,他承包了一家即将倒闭,负债累累的罐头厂,靠着一批旧设备,他上路了。之后他去德国,接到了第一笔巨额500万的订单。这也是他发家的“第一桶金”。

同年6月,淄博汇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之后近十年时间里,汇源从山东走到了北京。一直到2000年,汇源的市场占有率高居同类市场榜首,远远甩开第二名。

但从2001年,其实汇源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因为竞争对手越来越多。

2007年,汇源在香港上市,创下当时港交所IPO规模记录。汇源成为国民品牌,家喻户晓。

在2008年之前,朱新礼就已经打算出手汇源,之所以上市是为了提高汇源身价,拿到外资,然后转型进军农业上游,做产品的供应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也体现了朱新礼的格局。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以总计约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果汁的全部股份。结果由于《反垄断法》的实施最后不了了之。之后汇源跟德隆、统一、中粮、天地壹号合作全都以失败告终。期间不乏有一些关于产品安全的“负面”新闻,对汇源的销量直接造成影响。

2012年汇源便已经开始亏损,最后连400万的借款也无法偿还,要知道这可是汇源“国民果汁”…

2020年朱新礼携女退出汇源董事会,正式宣布“谢幕”。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的国民果汁,豪赌7000万拿下央视五秒带标广告的汇源,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市场竞争压力大

汇源不仅要面临国外的品牌竞争,比如可口可乐,还要面临国内企业的竞争,像统一、康师傅、娃哈哈都在争前恐后地抢占市场,汇源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缩小,市场份额缩小的同时,饮料利润又提不上去。

同时汇源果汁的原材料成本远远高于其他饮料。在当时果汁的替代品,已经有很多,汇源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局面。

汇源产品定位单一

口味问题。就在大家如火如荼地进行饮料口味创新的时候,汇源并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几乎没有推陈出新。还是在搞老一套的果汁,单纯地把饮料定义为各种各样的“果汁”,没有迎合大众口味的变化。很多人表示汇源果汁那么多的口味,能喝的却没有几个。

包装几十年如一日。大家印象中的汇源,永远是那个“方方”、“大大”的纸盒,上面加个扁扁的瓶盖。笔者想不通,为什么肯花大价格在广告费用上面,却为何不改进一下包装,由方纸盒变成圆塑料瓶,由大瓶变小瓶?在小瓶已经盛行时代,汇源还是以升为主,不免渐渐落伍了。

举个例子,过年聚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汇源果汁和其他瓶装饮料,然而在散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汇源果汁喝的人并不多,哪怕是还没有喝掉的,也没人愿意打包带走。谁愿意一手拿着2L的四方纸盒,另一只手握着手机呢,何况,这个“瓶子”又大又硌手。

没能认清供需关系。笔者印象中的汇源果汁至少在10元左右,很少看到有3元一下的瓶装,这种价格是普通替代品饮料的好几倍,而且还没有普通饮料解渴,花更多的钱却解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买账。在榨汁机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同时,大家没必要再去买十几块的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虽然输在了“价格亲民”上,但并不代表着,汇源果汁的价格比同类果汁产品要贵,比起那种勾兑的果汁,我们不得不承认汇源果汁其实不错,但对比“替代品”,产品质量虽好,但却失去了价格上的优势。

家族企业的通病

在我国家族企业中,汇源其实算寿命长的。

我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十年左右。家族企业靠的是裙带关系,企业的打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亲朋好友”的管理水平。这里面个人的利益和企业利益纠缠不清,盘根错节。

其次,家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继承人。这一方面,朱新礼没有带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具体笔者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也就是说继承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汇源集团。关于家族企业的问题,笔者已经在之前《中国的家族企业为什么不长寿》一文中分析过,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口碑一落千丈

早在2013年,就有人爆出,汇源果汁质量有问题,爆料人声称汇源果汁用的是“烂果子”,喝了之后经常肚子痛。为此质监局也曾专门介入。调查结果证明,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的负面新闻,并没有在2013年就宣布结束,在之后,不断有分厂被爆出有产品卫生问题,存在使用“烂果子”等问题。

在大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卫生的时代,一旦产品质量和安全出现问题,口碑化负面传播对一个企业打击是致命的,给群众带来心里阴影可能伴随生。不管网上爆出是真还是假,这都对汇源的销量产生了影响。

资本操作命途多舛

企业做大之后,都少不了资本化的运营。而对于汇源来说,教训是惨痛的。汇源跟德隆系、先锋系以及国企的某些大佬都有来往,而结果都是无疾而终。

2001年“德隆系”曾经向汇源抛出橄榄枝,双方协议合资成立了北京汇源集团,德隆出资5.1亿元,占股51%,汇源以资产出资占股49%,管理上面由汇源主要负责。

这次合作让汇源尝到了资本的甜头。短短两年时间内,投入20多个亿,引进了11条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在与德隆合作期间长期投资近40亿元,之后德隆系从汇源陆续借走3.8亿元的贷款来救急。中间朱新礼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双方闹翻,最终在与德隆对赌中,朱新礼赢了,汇源竟可以全身而退,这在当年德隆系爆雷之时,实属罕例。

2018年,那42.75亿元,说不清,道不明。一个上市公司,不经过披露就随便拿走了42.75亿元,可想而知后果严重。

笔者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到过关于汇源的负债问题。实际上,要是没有国家补贴,汇源的亏损可能就不只是这点的问题了。

我们看一下部分补贴数据。2010年,国家补贴达1.08亿元大约占公司净利润的54%;2011年国家补贴2.0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4%。2012年和2013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的话,汇源会分别亏损2.26亿元和1.09亿元。

这些其实共同构成了一句话,汇源之后一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资金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可能当时的汇源集团已经捉襟见肘。

后来汇源也曾短暂起死回生,但在2018年又受到了致命一击,朱新礼的41亿资产被申请冻结。至于原因,笔者不便多说,里面涉及太多。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从汇源被“坑”也不难看出,民企也很难。

汇源成败的“十字街口”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两个大佬认识了,双方一拍即合。

在饮料疲软的情况下,可口可乐也打算另立天地,于是打算出资179亿收购汇源果汁。

结果消息一出如惊天炸雷。除了朱新礼,社会各阶层全都持有反对意见,当时,正是改革开放30年,加上家门口举办奥运会,民众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而且汇源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中国饮料民族龙头企业的形象而存在,很多人对朱新礼的做法骂声一片,一时间朱新礼成了“卖国贼”。

更不巧的是,汇源又赶上了《反垄断法》的实施,于是次年,商务部给出答案“大快人心”,于是汇源就这样与可口可乐错过了。

在当时,一项由近7万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高达82%的网民反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

面对“民族资产流失”的反对声浪,朱新礼原话回答是:“谁说卖了个企业就是卖国啊?”。

事到如今,这件事成了朱新礼心中永远的痛,他曾经说过,如果当初卖掉汇源就有26亿外资美金, 就可以把汇源推向全球,就可以去发展农业上游,如果能按照当初的计划,汇源估计早就成为千亿级别的公司,不会沦落到今天的下场。

这场风波给汇源果汁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在与可口可乐的收购谈判中,为了满足可口可乐方的要求,汇源果汁果断砍掉了16年辛辛苦苦建立起的销售体系,裁撤了商超渠道、省级经理以及大量基层销售。

据统计,汇源果汁失去了接近75%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时任汇源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从9722人一年内降到了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削减到1160人。

这不仅得罪了基层的分销人士,还让汇源果汁元气大伤。这是朱新礼始料未及的,他原本的如意算盘彻底被毁。上帝仿佛跟他和汇源开了一个玩笑。这个玩笑直接导致汇源由盛而衰,像极了唐朝的“安史之变”。

除了以上主要原因,汇源果汁存在盲目扩展,工厂遍地“开花”,资金流乱用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内在隐患。就算家大业大,盲目扩张,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一旦现金流断裂,不管是多大的企业,影响都是空前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今汇源某些分厂早已人去楼空,车间里除了废弃的设备,已经空无一人,厂房前面的绿化带上面也长满了杂草,宛然一副萧条的景象。

笔者确实也没想到曾经的国民果汁,年货必备,最终还是没有挺过去,不得不说,汇源的命运确实如此多舛,令人感到惋惜,这也是民族企业陈营的一大损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