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汁机榨冰糖危害(榨果汁放冰糖会对破壁机有损坏吗)

榨汁机榨冰糖危害(榨果汁放冰糖会对破壁机有损坏吗)

首页家电维修榨汁机更新时间:2022-04-12 10:46:42

来源:李青科普 作者:李青大夫

今年1月,“天使之橙”现榨橙汁被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开出巨额罚单,没收其违法所得120万元,原因是其生产的榨汁机内部压榨橙子的铝合金部件接触橙汁,涉嫌铝超标。

此前,加拿大卫生部曾关注过果汁中铅和砷含量的问题,并对果汁中铅和砷的含量划定了最高限值。

“天使之橙”有没有问题,还存在争议。果汁中含不含有重金属,是质监部门的责任。我今天想说的问题是,果汁存在的问题绝不限于其金属含量问题。

果汁曾被认为是水果的“精华”而被广泛推广,那么果汁果真健康吗?

一、说果汁,先说果糖

跟葡萄糖一样,果糖也是一种糖,但果糖更甜。在室温下,果糖的甜度约是葡萄糖的2倍,白糖的1.7倍。

天然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和蜂蜜中,比如,仁果类水果(苹果、梨)以果糖为主,蔗糖、葡萄糖次之;核果类水果(桃、杏)以蔗糖为主,葡萄糖、果糖次之;浆果类水果(葡萄、草莓、猕猴桃)葡萄糖和果糖基本对半。

果糖与其它糖品相比,在口中的甜味感来得快,消失也快,不会遮掩食品的其他口味,能与各种不同的香味并存。而且温度越低,果糖的甜度越大,即在口感上越冷越甜,将水果冰镇一下再吃感觉更甜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果糖被很多商家作为甜味剂,广泛添加到果汁饮料、果味汽水、糖果、糕点、冰淇淋、果酒、可乐、碳酸饮料、清凉饮料中。

不过请注意,作为添加剂的果糖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果糖,而是由高果糖浆和玉米糖浆等制作的人造果糖。

敲黑板:你喝的果汁,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果汁,而是由人造果糖勾兑而成。

相当于,你以为你喝的是纯粮酿的酒,没想到却是用勾兑的。

果汁饮料不靠谱,那鲜榨果汁是不是很健康呢?

水果中含有果糖,但同时还有大量的膳食纤维,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属于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鲜榨果汁只是榨出了其中的果糖、水分和部分维生素,而对人体非常有益,能延缓糖吸收并具有抗癌作用的纤维素却被丢弃。

所以说,鲜榨果汁不等于水果,大量摄入也是不健康的。

BBC盘点全球最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长期喝饮料位列其中。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烈推荐限制儿童和成年人“游离糖”(free sugars)的摄入。游离糖指的是在食品生产和烹调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以及蜂蜜、果汁和糖浆中含有的单糖和二糖,但不包括完整的蔬菜水果中自身含有的糖。

WHO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游离糖尤其是果汁、可乐等甜饮料中的糖摄入增加会导致体重增长、龋齿,并可能增加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大量摄入果糖,对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1、果糖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2010年11月发表在《糖尿病治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大量食用果糖易患糖尿病。每天喝1~2罐250ml含糖饮料的人,比不喝含糖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会增加26%。

2013年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在总热量摄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中等量(40g/天)的果糖摄入就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发糖尿病。

一瓶饮料究竟含多少糖分?

恰好我看到了一个现场实验,将碳酸、果汁等饮料等量、分别加热至粘稠状,再制糖进行糖分比较。结果显示:冰糖雪梨熬出4根棒棒糖;可口可乐和冰红茶熬出3根棒棒糖;橙汁熬出1根棒棒糖。而每根棒棒糖的糖含量约15克。

所以,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对糖尿病人的饮食建议新增加了一条:控制添加糖的摄入,不喝含糖饮料。

2、果糖会提高食欲,导致肥胖、脂肪肝

饮用果糖类饮料后不但“不管饱”,反而会增加食欲。

一项研究发现,在喝了含果糖的饮料后,饥饿感比喝了葡萄糖饮料后更强烈,会想吃更多的高热量食物,如糖果、饼干、比萨饼和汉堡包等。

进一步研究发现,果糖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很弱,饮用果糖饮料后,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显著低于饮用葡萄糖饮料者,因此有更强烈的进食欲望。

研究人员还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参与者的脑部进行检查,发现饮用果糖饮料后,饮用者在看到高热量食物时,脑部负责处理奖赏区域的活动度比饮用葡萄糖饮料后更强,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更强烈。

果糖会降低机体对瘦素的敏感性。瘦素是一种可以调控食欲的激素,能促使摄食减少,促使能量消耗增加,从而降低体重。但是果糖会降低瘦素的作用,果糖摄入多者,更有可能饮食过量。

2009年,美国的《临床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研究将成年超重或肥胖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喝3杯含果糖饮料,一组喝相同量的葡萄糖饮料,10周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与葡萄糖相比,果糖更容易造成人体脏器内脂肪的沉积,导致胰岛素抵抗。

更超出你想象的是,果汁导致痛风发作。

3、果糖会升高血尿酸,导致痛风发作

2007年8月《高血压》杂志发表了一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在控制了体重等影响因素之后,摄入含糖饮料或食品添加糖者,血尿酸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果糖摄入越多,未来患痛风的可能性越高。

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医学院的4.6万名40岁以上无痛风史的男性进行了1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每天喝2~3罐软饮料(即不含酒精的饮料)者,比每月平均摄入不足一罐饮料的人患痛风的风险要高85%。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明确指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避免肝、肾等动物内脏,酒精和果糖类饮料的摄入,限制牛、羊、猪肉、海鲜、调味品等的摄入。

从专家共识不难发现,对痛风患者而言,果糖类饮料竟然和动物内脏、酒精的危害相同,甚至比海鲜还要严重。

许多痛风患者不敢喝酒,聚餐时大喝饮料,却原来果糖类饮料的危害也很大。

有点傻眼吧!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人体内,果糖通过促进ATP降解为一磷酸腺苷(尿酸的前体)来升高血尿酸水平。因此,血尿酸水平在摄入过量的果糖后短时间内就明显升高。

痛风患者限制果糖类饮料,但不必限制水果。实际上,《专家共识》还建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吃水果:水果富含钾离子和维生素C,可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比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三、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限制饮料的饮用

根据现有的研究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做出了如下建议:

1、强烈建议人们在一生时间中坚持限制游离糖的摄入;

2、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强烈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量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内;

3、在有条件时,可以进一步控制游离糖的摄入控制到总能量摄入的5%以下。

WHO希望各国卫生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和当地具体情况,出台针对性的措施限制高糖饮料和食品,并通过健康宣传等方式帮助民众改善饮食健康。

对此,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汤姆·桑德斯评论说:WHO强烈建议将游离糖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摄入的10%以内,对于一位每天摄入2000千卡的女性而言,这大约相当于每天最多允许摄入50克糖。在英国目前成年人平均游离糖摄入水平占到了总能量摄入的11%~12%,而在青少年当中这个数字还会更高,甚至可以达到将近18%。10%的限量目标通过避免含糖饮料应该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而5%的目标就要困难得多——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蛋糕、饼干、糖果之类的零食和含糖饮料(包括果汁)都要尽可能避免。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营养流行病学项目主任妮塔·佛洛希表示:WHO给出的分层建议使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限量10%的基本建议和5%的进阶建议不仅清晰地传达了‘糖摄入越少越好’的信息,而且给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协商和权衡的空间。目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指南付诸实践。最终的结果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饮食行为改变,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公共卫生和政策层面的干预。

基于此,加拿大膳食指南(2019)率先将果汁列入黑名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明确提出,果汁不能代替鲜果。鲜榨的果汁也不行。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奇怪,酒肯定是不健康的食品,饮酒的人也知道酒危害健康,但饮酒者照喝不误。

但是,专业人士有义务提醒这些饮品的危害,至于喝不喝,你自己选择!

饮料这东西,偶尔喝一点也没什么不可,但是,长期饮用甚至形成习惯肯定会出健康问题。

最好的饮料还是白开水。

为了身体健康,还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微信群:请加管理员微信linchuangkuakao,请务必标注您的专业、学历、职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