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汁机可以和渣子一起做吗(榨汁机的渣渣可以吃吗)

榨汁机可以和渣子一起做吗(榨汁机的渣渣可以吃吗)

首页家电维修榨汁机更新时间:2022-04-15 05:06:26

最近,熊猫君看到了两条关于果汁的新闻:34岁的如新销售人员林某生病,靠喝如新果汁“排毒”、拒绝就医治疗不幸身亡。

一名51岁女子将20余种水果榨汁输入静脉养生险些丧命。

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熊猫君提醒大家,生病了一定要赶紧上医院!

另外,果汁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健康营养。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果汁都要限量。

而且,水果一旦榨成果汁,就不再适合1岁以下的宝宝食用了。(这可不是熊猫君瞎编的,这是美国儿科学会(AAP)在去年发布的建议)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熊猫君就给大家4个不给娃喝果汁的理由!

美国儿科学会:1岁以内不要喝果汁

去年 5 月,AAP 发布了关于婴幼儿饮用果汁的指南,指出「1岁以下宝宝不要食用果汁」。

在此之前,APP建议「不要给6个月以下的婴儿喝」。这几年,专家们将这个范围扩大到了一岁。

为啥呢?要问就问逐年上涨的肉肉和龋齿了。

虽然喝一两天果汁,不会立马就长肉、生蛀牙,但是量变引起质变啊。千万别等娃长胖了、天天牙疼了,还停不下来吃甜食。那时候,娃痛苦,你会更痛苦,相信我!

卫生状况难以保证

那些添加剂的浓缩果汁就不提了,今天就说鲜榨果汁!

果汁的获取渠道一般有两种:一是外边买,二是家里自己榨

外边买的鲜榨果汁,先不考虑水果新不新鲜,有没有用烂掉的水果,首先榨汁机的消毒频次和清洁情况难以保证,细菌真的很容易超标。

那么,有的妈妈说,我在家榨的不就有保障了么,肯定新鲜水果,100%清洁干净的果汁啊!这总可以给娃喝了吧?

能喝是能喝。不过得赶快喝完!

没有了果皮的保护,存储时间大打折扣,常温放久了,容易产生细菌。

而且一榨就是一大杯,宝宝喝不完的,所以在家榨果汁之前,先考虑自己有没有肚子,喝娃剩下的~

另外,榨果汁过程中,水果破裂,不稳定的营养素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破坏,比如:维生素C。

果汁含糖量过高,喝多了影响食欲

果汁中的糖属于游离糖,这可是糖中的「大反派」,影响人体健康。

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就制定了《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

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当然,如能降至低于摄入总能量的5%,那就更好。

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游离糖尤其是果汁、可乐等甜饮料中的糖摄入增加会导致体重增长、龋齿,并可能增加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

果汁里的糖分究竟有多高

一杯纯果汁,差不多有20g~40g的游离糖,这可严重超标了!

摄入过多的糖分,容易形成不良的饮食偏好不说,宝宝长期喝果汁,很占肚子,还会影响奶和其它辅食的摄入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

过多的摄入果汁,容易影响微量元素铜的摄取,也容易引起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

关键是宝宝再也不想喝白开水了

果汁营养最差,喝多胖,长蛀牙,何必呢

很多妈妈认为,果汁是从水果里榨出来的,只会更有营养,因为精华全在果汁身上,不过,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在要给水果、果汁、果泥的营养含量排个名,那就是:果汁<果泥<水果

果汁过于精细,在榨汁的过程中,过滤掉了很多有营养的物质。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对于宝宝的大便的形成和排出,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且相对于水果,果汁中糖和酸含量是浓缩了的,容易引起蛀牙、肥胖、胃肠不适(如腹泻、腹胀、食欲下降等)、营养不良等。

有的妈妈还会把它煮熟,高温中,营养进一步丢失。

说白了,果汁中大部分只有【糖】和【水】,一杯果汁相当于一杯好喝的糖水。

有人说,我们家的榨汁机是含渣的,可以连同渣和果汁一起吃下去,那是不是就跟吃水果一样啦?

不不不

榨出来的果汁,即使含有果渣,也不太需要咀嚼,不利于牙齿咀嚼发育,也容易吃过量。

辛辛苦苦榨出来的果汁给娃喝,既没有训练吞咽功能的优势,也没有补充到营养,还不如直接吃水果有营养,何必呢?


综上,建议孩子不要过早过多的摄入果汁

要是以前老给孩子喝,今后就别喝了,直接给娃吃水果吧。(当然,偶尔喝一丢丢也没事)

要坚持这个原则100年不动摇:水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喝的

因为直接吃水果,好处太!多!了!

拥有更完整的营养;培养自主进食的能力;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精细动作……

熊猫君给宝妈们推荐10种最适合宝宝吃的水果:

NO.1 苹果 促排便,有助心血管健康,增强记忆力;

NO.2 香蕉 保护心血管;

NO.3 奇异果 补充维C;

NO.4 葡萄 预防贫血;

NO.5 柑橘类 富含维A维C;

NO.6 木瓜 助消化;

NO.7 芭乐 抗氧化,预防肠道疾病;

NO.8 促进肠蠕动,调节体内水分;

NO.9 菠萝 促消化,增食欲;

NO.10 芒果 富含β胡萝卜素。

嗯,下班就给娃买水果去~

获取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ID:xiongmaoerke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