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逐渐到来,最近不少网友都在忙着家里装修的事儿。
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大家很容易在装修的过程中,忽略了房屋取暖的问题,影响到冬天家里的生活品质。
春夏装修家庭取暖 要避哪些雷?在北方,家庭取暖最常见的就是暖气和地暖了。但随着使用时间,暖气往往会由于滤网堵塞、管道结垢、管道充气等因素,导致家里温度上不来。
而地暖则不仅在安装时有较高的开销,而且每年使用时都需要定期维护。地暖一旦出现跑、滴、漏等问题,维修起来更相当于一场小型装修!
地暖要是漏到楼下,和邻居更少不了一场麻烦
而南方的家庭,冬天里大多只能用空调取暖,但即使衣服穿的再厚,空调开的再高,也抵不住潮湿寒冷,还得承担不断升高的电耗。
有近200年历史的暖气 该提升了不管是暖气、地暖还是空调、电暖气,我们在使用时都伴随着不小的生活开销,需要暖气费、电费等让家里变得温暖。
但我们在家里所得到的温暖感受,却与我们新的预想存在差距。有网友说:“每年暖气费不少交,结果家里也没暖和到哪去,感觉太不划算了!”
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暖气,从发明至今其本质上还是通过热水循环散发热量,本质上没有较大的改变。
随着现在绿色节能的发展,传统水暖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实用性上,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今的取暖所需,这究竟该怎么办?
取暖新科技 暖气费70年不用交近日,取暖科技方面受到了很多网友热捧。我国中科烯材团队自主研发的,新取暖科技‘中科烯材智暖’于今年向家用普及。
这一历时8年多时间落地的新科技,使用寿命达70年以上,由于制热原理与传统水暖气不同,所以无需交暖气费就能使用!
实拍:取暖新科技房间铺装热成像(发热稳定均匀)
据了解,中科烯材智暖制热效率为5300W/mk,比传统水暖气制热效率高出50到80倍。在面积110㎡的房间里,启动后5分钟温度就能达到39℃以上。
由于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中科烯材智暖在安装全程没有泥沙污染,新的毛坯房或者装修过的房屋,都可以直接加装,不会损坏原有布局。
让不少网友感到神奇的是,中科烯材智暖不仅可以铺装在木地板或者瓷砖下,还可以隐藏在墙体内,或是隐藏成墙壁上挂画,让整个房屋形成3D暖墙群。
实拍:中科烯材智暖隐藏成墙壁挂画测温达54.3℃
在中科烯材智暖内置有AI人工智能控件,我们在房屋内通过语音控制,或是用手机就能与其相连接,调控每个房间的温度和开关。
有网友说:“取暖新科技给家里减去了70年的暖气费,就像把太阳搬进屋里一样,带来一个真正的暖冬!”
实拍:中科烯材智暖铺装在地板下测温达39.6℃
新取暖科技 科技原理中科烯材智暖所用的新科技材料,是一种名为‘石墨烯’的单原子层材料。它仅有一个原子的厚度(0.3nm)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石墨烯是至今发现的厚度最薄、强度最高、导热性最高的单原子材料,其发现者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石墨烯分子独特的六角蜂巢状结构,表面受力后会表形状发生改变,但不会打乱分子结构,可弯曲,但强度却是钢的100倍以上!
这种神奇的特质,使石墨烯具备极强的稳定性和热超导属性,其最高制热效率可达6700W/mk,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黑金之王’。
这一发现被公开发表后,立即震撼了整个科学界,当大多数人们还在惊叹二维材料的单独稳定性的存在时,或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属于石墨烯制暖的时代已经来临。
我国中科烯材团队,与2012年在石墨烯制暖科技上开始摸索寻求突破,运用石墨烯超导热属性,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石墨烯工业量化应用。
取暖新科技将石墨烯作为主材,结合波谷峰控电技术向石墨烯输入电力,通过引发分子震荡先产生势能。
再将势能转换为热能,以石墨烯热超导属性,将热能以66%的热辐射和33%的热对流进行发散,从而达到快速制热的效果。
而我们常见的水暖气、地暖是通过热水循环散热;空调、电暖气是通过电能的直接转换,本质上都是能量的直接转换,和石墨烯取暖科技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科技 高效节能特质由于制热原理上本质的区别,和超导热材料属性上的热传播悬殊差异,取暖新科技除了给家里带来高效的制热效率,也带来了同样突出的节能减耗特质。
据了解,中科烯材智暖在100㎡的房间里,一个取暖季(3个月)所产生的能源电耗,为每平方米5~15块左右。
实拍:加装中科烯材智暖现场测温达39.7℃
也就是说,一个季度120天下来,家中电耗开销最低可达500块左右,相比空调、暖气、电暖气、地暖的开销低了一个维度。
不过网上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说:“新科技今年的家用普及,必然会对传统热力行业产发生颠覆,造成从业人员失去‘饭碗’,你赞同这样的观点吗?”
取暖新科技‘中科烯材智暖’在文下‘了解更多’可看详细数据和资料,一起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参考文献:①FerrariD.W.Boukhvalov.M.I.Katsnelson,A.K.Geim and K.S.Novoselov, Science,2009,323,6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