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除了穿上厚实的冬衣外,暖宝宝、热水袋、加热鼠标垫、电热毯等取暖设备也纷纷“登场”。不过一定要注意,这些取暖设备一旦使用不当,很可能造成“低温烫伤”。
很多人可能疑惑,低温也会烫伤?低温烫伤,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令人难以察觉。
什么是低温烫伤
提到烫伤,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高温普通烫伤,高温烧烫伤,通常是在高温气体、火焰、开水等接触下造成的创伤。这种创伤通常显而易见,也容易让人察觉和躲避。实际上,除了这种常见的烫伤之外,另外还有一种叫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44℃—50℃)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损伤程度与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发生初期,触及的只是人体的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原,损伤完全可控。但如果对温度产生适应性,就很难及时察觉,从而导致热量渗透进入更深层的组织,造成烫伤加重。实际上,温度只要达到44℃持续6小时,就可以造成皮肤的损伤。
低温烫伤特点
1.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
低温烫伤和高温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疱、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
2.损伤面积不大
面积往往也不大,表面看似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
3.容易忽视其危害
如果低温烫伤后处理不当,可能会并发感染,加深创面,以及形成慢性溃疡。
烫伤急救
烫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接触时的最高温度和接触时间!所以记住这两点:脱离热源,迅速降温。然后,利用现场条件迅速开启“冲、脱、泡、盖、送”五大急救步骤。
冲:是指当发生烫伤事故时,要尽快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处至少20分钟以上,以降低皮肤表面的热度,减少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
脱:是充分的冲洗和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移去衣物。如果伤口与衣物粘在一起,要小心剪开,避免强撕。
泡:疼痛明显的,可持续在冷水中浸泡10分钟~30分钟,用于缓解疼痛。
盖:用无菌纱布轻轻盖住患处,如果没有纱布,可用清洁干燥的毛巾代替。切记不要用有毛状、絮状的物品覆盖,避免与伤口粘连。
送:如果发现烫伤情况比较严重,烫伤部位的皮肤呈红褐色或灰色,并且烫伤面积过大,无法自行处理,建议立即就医治疗!
注意:凉水就好,不要用冰块,容易把皮肤冻伤,更不要私自涂抹任何东西,交给医生治疗!(如酱油、牙膏、红药水、紫药水等偏方,千万千万不要涂!!!)
警惕4类取暖用品
1.电热水袋
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式热水袋分为两种,一种是电极式,另一种是电热丝式,其中电极式热水袋有爆炸的风险。
2010年,我国就已经将电极式电热水袋列为禁止生产产品。但是,这类电极式电热水袋并没有在市面上消失,反而比更安全的电热丝热水器更加常见。
虽然有安全隐患,但也不用太害怕。只要购买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3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电源线密封良好的电热丝式热水袋,使用时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隔几层衣服,就没问题。
2.电热毯
每年因为电热毯的使用不当,引起火灾的新闻,也层出不穷。此外,儿童使用电热毯还容易因为尿床导致漏电,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电热毯的使用,除了购买合格用品外,还要注意,不要使用超过六年,不要反复折叠尽量平铺。
通过前面的介绍,其实40℃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温度。如果实在怕冷,可以设定合适温度,睡前关闭电源,使用时长建议不要超过4小时。
3.电暖器
电暖器或者电暖扇都是一样的,使用不当有发生火灾的危险。使用时要注意,不要用棉被、衣服等易燃物覆盖,远离沙发、床以及水源。
4.发热鼠标垫
发热鼠标垫看似“神奇”,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电热毯,持续加热两个小时后,局部最高温度能到达68℃。一不小心,我们就都成了温水里面的青蛙,被舒适的温度,伤害得猝不及防。
注意:合并糖尿病患者和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肤接触类取暖设备,他们的感觉神经病变,对温度缺乏敏感,很容易烫伤,并且他们的动脉血液供应不足,皮肤一旦烫伤后发炎感染,伤口极难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