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更衣"原来是要上厕所?这事儿您知道吗?古往今来,历史上发生过太多的事,有些像尘埃,于时间一起流失在苍茫之中,而有些像印记,与岁月一并被载入史册。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历史上那些与厕所有关的奇闻异事,供大家开开眼界,也和大家一同补习。
【1】古医术记载,"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者少"古医书《伤寒论》里有这样一段记录:少阴病,下利,脉微濇,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这是在讲对有上述脉象症状的病人,如何艾灸诊治。其中"必数更衣,反少者"的意思就是大便的次数多但量少。由此可见,古人将上厕所称之为"更衣"。现在很多古装影视剧当中,古代皇帝出行或者上朝时,内侍太监会高喊"更衣",让很多人简单认为更衣就是换衣服的意思,其实也是多年来我们的狭隘理解。
不过,很早以前有钱的人家上厕所的确是要换衣服的,或许是旧时衣饰繁琐,上厕所时多有不便;也或许是怕方便完之后身上有异味留存,所以要更衣。但无论怎样,带着历史的记录,也带着我们的想象,又多习得一个知识,也算是收获。
【2】慈禧的"如意桶","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
慈禧太后的奢华相信大家一定有耳闻,但大多数人不一定知道她把厕所上成了一门艺术。具史料零星记载,慈禧太后上厕所可谓前呼后拥,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专门拿铺垫的、有专门拿手纸的(手纸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有弹性、有韧性的专用纸张)、有专门去传官房(慈禧用的马桶)的、有专门清理污物的等等,据说她的官房是由檀香木做的,造型像壁虎,极其奢华。即便是在途中,一路车马劳顿,有人早已给她准备好了马桶,名为"如意桶"。桶外用宫锦绒缎套罩着,看上去就像一个绣花坐墩。在"如意桶"底部铺着黄沙,再灌进去水银,当污物落入桶中,顷刻不见痕迹。古书记载:"粪落水银中,没入无迹"。可想而知,慈禧的奢靡程度可见一斑。
【3】厕所的雅名,"出恭入敬"
"出恭"这个词最早应该出现在明代。当时科举考试非常严格,朝廷有明确规定,如果考生在考试期间有上厕所的需要,就必须领个牌子,牌子上写着"出恭入敬"。考生出考场时用"出恭"的牌子,意思就是"我需要上个厕所",然后方便完之后,用"入敬"的牌子再次进入考场,所有考生必须凭牌才能出去方便,故将上厕所称为"出恭"。据说上大号叫"大恭",小便叫"小恭",放屁叫"虚恭"等等,看得出古人的智慧,会将很多尴尬之事雅名化。
【4】马桶的前身叫"虎子"
你知道吗?在古时人们把夜壶叫"虎子"。相传西汉时期,李广射死一只卧虎,后命人做出呈虎形的器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而到了唐朝时,因为李氏宗亲当中有人叫"李虎",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马子",再往后便被俗称为"马桶"了。
《西游记》中将厕所称为"五谷轮回之所",也是一种智慧与趣味的体现。古代贵族的如厕习惯很多我们无法想象也不能接受,这是文明的一种进步啊。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一起学习成长,有关于本文你的观点可以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