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卡顿的透明水母造型到底有多硬核呢?大概是人家都迭代到 Aura Studio 3了,市面上还有层出不穷的模仿者。
可模仿总归是模仿,怎样都无法学到其精髓,尤其当哈曼卡顿把新作点满技能后,比如将上半部箱体改为了封闭式,比如取消了顶置倒向孔,焕然一新后的Aura Studio 3通过加大的低音单元所获得的巨大能“量”也实实在在讲个了激情澎湃的音乐故事。
作为哈曼卡顿蓝牙音箱界的当家花旦,报价2199元的Aura Studio 3仍然精致的不像数码产品,尤其在抚摸整个机身的时候,能切实感受到那种“琉璃”般的温润手感。
这种手感也让使用者在触控使用时快乐满满,因为使用了巨大的透明有机玻璃外壳,为求Aura Studio 3的美观和整体性,哈曼卡顿为Aura Studio 3在前腰封处设计了与机身完美融为一体的音量加减和灯光控制键,“腰后”设计了开关机、蓝牙配对键共五枚必须的触控键。
毕竟主打蓝牙音箱,Aura Studio 3支持的方式也很简单,其实蓝牙4.2连接和3.5mm AUX的接口已经能够应付足够多的场景,毕竟在动不动就要“996”的今天,争分夺秒的连接才是硬道理。
以当下流行的蓝牙为例,在接入外部电源后,触控开关和蓝牙就行。Aura Studio 3在使用前仍要和手机进行配对。在连接后,箱体内部如同波浪的结构会呈现蓝色的灯光效果。在播放音乐时灯光会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幻光线,极具情调。
不过光线应该只是一种照明系统,不是类似JBL身上常见的RGB灯光。
就算外观仿若艺术品再生都好,喇叭单元总归还是一个音箱的灵魂所在,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技术沉淀,哈曼卡顿已为Aura Studio 3带来了非常成熟的方案,起码在蓝牙音箱界已经能完全站得住台脚。
增大后的低频单元当然会从密度和动态方面领先小尺寸中低音单元,你放首《鼓诗》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不过因为它的直径已经达到了130mm,对功率的需求也会更高。在哈曼把功率提高到100W后,这颗低频单元才发挥了从点到面的强大表现力,说白了就是实打实的“桌面低音炮”。这里提一句,因为哈曼把低音单元放置在了机身底部,在和桌面发生反射作用后所呈现的声场可能要比想象中大很多。
另外,个人觉得哈曼为Aura Studio 3设计的“穹顶”应该也承担了共振腔的任务。
这么明白的做法,其实也指出了Aura Studio 3的倾向性。说白了就是通吃流行在低频上又是足够饱满有厚度的走向,尤其是在大动态下,你不能硬吹它拼的过6.5盆吧。但似乎又是这个价位蓝牙音箱中能最大限度展现低频动态的那类家伙。它极具煽动性,下潜干脆利落,加之大于箱体本身的声场,拳拳到肉的低频起码拉足了气势,在放《鼓诗》的时候,我甚至感受到了类似2.0有源音箱上的那种气势磅礴。
如果非要挑刺的话,那,尽量避开大编制吧。
事实上,现在市面上的蓝牙音箱因为受制于腔体和成本的原因,一味偏重低频的量感,但速度和控制力都捉襟见肘,尤其大动态下的一片混乱。还是希望他们清醒一下单纯的“动次打次”真的是原罪,如何用讨喜的量感烘托氛围,并且不会混成一团才是音乐诠释的真谛。
个人觉得,哈曼卡顿Aura Studio 3的中频还是偏暖走向,这好像是哈曼对待蓝牙音箱的一贯作风,它给了听音人足够的松弛感和人情味,不管是近场聆听满舒克的《慢热》,还是表现柳爽的《夏日回音》,都豪不欠缺有“血肉”的厚实度。确实,哈曼卡顿Aura Studio 3在中频方面的控制绝对算得上游刃有余。
总体听下来,Aura Studio 3明显不是走高频之流的,所以它在高频方面的延展和通透性都中规中矩,虽然在表现小提琴这类乐器方面的线条感不算出色,但高频瞬态还是趋于平衡。
整体来说,Aura Studio 3还是偏中下盘。也是,你整一台能听“女毒”的蓝牙音箱放家里,想想还是太刺激。
还是那句话,听音乐这种事儿见仁见智,但没有足够折腾的心,还是Aura Studio 3最适合你。反正无需匹配放大器,人家啥都给你调教好了。只要放个“低音炮”在桌面上,随便听啥流行都不会有大问题,再加上颜值爆棚的剔透“水晶”,用Aura Studio 3对比“木箱子 大喇叭”想想还是诱惑力十足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