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网站专卖二手音响(正品二手音响市场)

哪个网站专卖二手音响(正品二手音响市场)

首页家庭维修音响更新时间:2021-12-11 03:06:11

“庆祝原虬江路搬迁亚新百货!”

大红色的条幅从亚新二楼的栏杆边垂下,上面的金字透着喜气洋洋。看到网友发布的这张照片时,“80后”陈赟玮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个7月,这张流传在网上的照片突然火了。同样惊讶于这种变化的,还有更多对长寿路知根知底的普陀人。

坐落在长寿路常德路口的亚新百货,更为人熟知的官方名称叫做“亚新生活广场”,建成之后一度是普陀区的“时尚担当”。而虬江路则是上海二手市场“淘货圣地”的代表。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商业形态,何时变成了“一家人”?当“淘货圣地”进入长寿路初代网红,亚新和虬江路都还好吗?

走进亚新,发现属于虬江路的世界

夏日午后,蝈蝈在笼子里叫得热烈。音响里悠悠唱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一旁的工艺品商铺里摆出了大幅油画。

“85后”白领郑义斌走进亚新生活广场一楼。很久没来了,这和他记忆中的亚新很不一样,倒像是专门淘货的二手市场。一番询问后,他得知,是虬江路专区搬进亚新来了。

曾经,为了维修电脑,他去过虬江路上海音像城。那里热火朝天的人间烟火气,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仿佛是一个特别适合中老年的世界,阿姨爷叔笃悠悠地徜徉、淘货。一些小公具、零配件特别受爷叔们的青睐,阿姨们忙着搭配不同款式的衣服包包。还有一群乐迷聚在音响店门口,讨论功放的效果差别,看腔调都是老克勒。”

眼前亚新广场里的这个楼层,看起来是把虬江路原汁原味搬过来了。衣袜鞋帽、瓷器箱包、钟表油画、音箱电脑……凡是你能想到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偌大的淘货圣地里,也颇有一些神奇的宝贝。一家专卖二手音响的店铺,“镇店之宝”是一台美国麦景图,发烧友熟悉的牌子。

店主小哥热情地向他介绍一款进口音响,原价一万多一对,现在千把块就能入手,还能免费安装、送货上门,听起来还挺划算。

选择亚新,看中的是地段和交通

每天上午十点前,商户老唐都会来给店铺开门。老唐经营的是一家电脑配件店,之前在虬江路开了二十几年。

今年年初,虬江路音像城谢幕,老唐和其他商户一起,把店铺搬到了亚新。店门口只用一块木板,公告经营范围:电脑的出售、维修和回收。以前在虬江路,很多店铺的经营方式就是这么简单直接。

根据亚新方面给出的信息,这批从虬江路搬来的商户大约有150家,都集中在一楼。为何没有跟随大部队搬去轻纺市场?商户们的答案惊人一致:“主要是因为远。”亚新在内环以内,是普陀区最热闹的地段,做生意方便。而轻纺市场已经靠近外环了。

交通便捷,是商户们青睐亚新的第二个关键。乘坐地铁7号线、13号线到达长寿路站,上来就能看到亚新。“轻纺市场那里没有地铁,老客户过去不方便。”老唐说。

地段有优势,亚新的租金当然也比轻纺市场贵一些。记者走访发现,大多商铺的租金在四五千到七八千不等,具体还与位置、店面大小有关。有家珠宝店靠近入口处,老板兼卖蝈蝈,月租金高达九千元。

好在新环境比老环境干净整洁,店主们感到满意。一家玉器店的女老板就说:“这里的店铺更大一点,环境清爽一点,给顾客的感觉也要好一点。”

到这里来淘货的,以回头客为主还是新朋友居多?记者发现,根据主营商品的价格高低,店主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销售音响、彩电、珠宝等高端商品的店主都说,回头客的生意很重要,而他们确实也常来。“他们对我们店的东西比较了解,自己也有淘货经验。”二手音响店的店主小哥说。

专卖零配件、日杂百货的店主们则说,光顾他们生意的主要是附近居民。亚新周围住宅区不少,人气还是有的。“有的客人是第一次来,看到这里的商品一应俱全,还挺惊奇。”一家日杂铺的老板娘说。

曾经的亚新,是长寿路初代网红

郑义斌向记者坦言:“说实话,我没想到虬江路的商户会搬到这里来。”作为一名“老普陀”,这样的亚新,和他记忆里的亚新截然不同。

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就近来散步的长寿路老居民袁老伯。

普陀人记忆里的亚新是什么样的?时光倒回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普陀成规模的商业街只有长寿路一条。人们逛街购物都来长寿路,这条街一时风光无两。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亚新生活广场建成后,取代“大自鸣钟”成为长寿路新的商业地标,也将长寿路上的人气带向新的高峰。

袁老伯记得,亚新开业的广告在报纸上一登,左邻右舍都要去看新鲜。广告上说,开业当天还将举办少儿现场绘画比赛,袁老伯的外孙女兴冲冲前往。然而,由于现场人实在太多,主办方出于安全考虑,临时取消了比赛。

用当时的眼光来看,这座有着1500平方米入口广场、900平方米中庭广场及近百米长名店街的Shopping Mall,成了普陀区商场中的“扛把子”。白领在这里挑选时装,孩子们冲向热门餐饮店,电影院上映着最新大片。陈赟玮记得,自己出国上大学乃至工作后,每次回上海,都要和同学朋友来这里逛店、吃饭、K歌。对于年轻人而言,这里曾是绝好的聚会场所,也留下了许多回忆。

这座明星级的商业广场,还曾吸引流量明星的关注和落脚。那是1998年的一天,陈赟玮还在上初中。同学之间突然热传,某天下午,歌星张信哲将在亚新生活广场举办歌迷见面会。同学中的“哲迷”们兴奋不已,下了课就聚在一起,研究放学后如何以最快速度冲到亚新。总之,那个年代的亚新,是能和明星联系到一起的。

褪去明星光环,亚新期待“变脸”

毕竟是普陀区最热门的商业街,亚新走红后,竞争对手在长寿路上相继出现。向东,长寿路陕西北路口有个长寿商业广场,后来几度易名,从“调频壹”变成了“巴黎春天”,离亚新不过百余米。而在长寿路西端,芳汇广场和悦达889各具特色,为这条街带来新的活力。

大约二十年前的世纪之交,长寿路及其周边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老旧房屋纷纷拆除,不少居民搬离故土,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圈人流量的明显下降。“以前到了晚上,大家都出来逛街买东西。后来很多人动迁搬走,夜市面就不如以前兴旺了。”郑义斌回忆说。

随着光阴流转和城市变迁,曾经的“长寿路网红”亚新也不可避免地露出老态。网友“各桑活一天水界呀”评论:“用现在的眼光看,亚新设施陈旧,商场露天地方摆放的摊位有点像集市,而大门口的空旷地也经常包给商家卖东西。”

事实上,随着“明星”光环的褪色,亚新生活广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商业地位,也影响了长寿路商圈在上海的公众认可度。为了重获新生,“变脸”是亚新数年前就开始酝酿的计划。

如今的亚新生活广场内,服饰店、餐饮机构、电影院仍在。今年组团搬来的虬江路商户,亦可被视为商场在业态调整上的新尝试。

与音像城里“素面朝天”的环境不同,这里的布置看得出花了心思。入口处悬挂着“亚新怀旧市集”的招牌,为商户们的老店新开营造了氛围。以上海方言为主题的彩灯将夜幕点亮,增添了海派韵味。

而在今年“五一”虬江路专区正式开业时,亚新方面曾向媒体透露,商场自身也在筹划整体升级,对商场的外立面和内部进行设计装修,同时调整业态。

有特色,生意才能火

当虬江路“淘货圣地”进入长寿路初代网红,是亚新的没落,还是虬江路的崛起?

袁老伯认为,无论亚新还是虬江路,都自带怀旧元素,两者结合未尝不可。

至于淘货氛围,老人回忆,二十年前的这一带也曾有过,就在西康路宜昌路口的“大自鸣钟电子市场”。每个礼拜天的早上,文艺青年熟门熟路过去淘打口碟。摊主和卖家在音乐领域深入交流,劲头和老爷叔在虬江路淘音响设备也差不多。

也有人好奇:“来虬江路淘货的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样的经营模式,能带动年轻人过来消费吗?”

移居东京的陈赟玮表示,二手市场并不代表只能吸引中老年人。日语中“中古”意为二手,在日本的中古店,就经常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有些时尚达人就喜欢去东京的古着店一逛究竟,用收入囊中的单品搭配出独一无二的效果。

在郑义斌看来,商场里的生意能不能火,要看商场本身是否足够有特色。他谈到,现在的商场越造越高级,但却存在“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顶级商场走高端奢侈品路线,普通商圈主要对应儿童教育和餐饮,看不出明显的差异。

因此,他建议,作为商业综合体,亚新在招商时可以“不走寻常路”,打造自己的特色,增加吸引年轻人的元素,同时解决目前捉襟见肘的停车难题。

【记者手记】

有人说,逛二手市场,图的就是一种感觉。熟悉的老街,商品林立的店铺,玲琅满目的各种商品和新奇玩意……让人油然而生一份亲切。

在国外,二手市场非常常见。英国伦敦大约有3万多家店铺和商场,从价格上不封顶的奢侈品到不足1英磅的小钥匙扣,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一些有名的“跳蚤市场”也成了游客的打卡圣地,比如伦敦市中心的朱比利市场,周一专营古玩古董,周二到周五变成家居用品和服装,周六周日则又换了一拨卖手工艺品的小贩。游客在不同的时间前往,会有不同的惊喜。

在国内,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是全国闻名的“淘宝天堂”。这里既是各种古董名宝的汇集之处,也是老北京的一个象征。很多外国游客也会慕名而来。

在上海,虬江路二手市场算得上是全市最有名的二手市场。目前看来,搬离音像城后,虬江路的商户们仍然有自己的客户群体。

同时,虬江路也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那些来淘货的老顾客,很多人年轻时就逛虬江路了。如果有人能为它打造出一个专门的淘货区域,或许有机会成为新的网红亮点。

来源:周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