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的手推复印机(80年代的手动复印机)

老式的手推复印机(80年代的手动复印机)

首页办公设备复印机更新时间:2022-02-24 19:14:15

孟劢,是一位乡村中学教师。自1986年9月工作至今,已走过32个年头。在他的中学宿舍里,还一直保留着一台手推油印机。说起这台手推油印机,孟劢记忆深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多印制一些习题做,孟老师自掏腰包,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这台手推油印机。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紧张和有趣多了。很多80前出生的学生,都应该做过这样的油印试卷。(图片来自东方IC)

现在学校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更加直观和方便。再也不用油印机油印试卷了,但是,一直有着怀旧情绪的孟老师,有时候在周末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油印机拿出来用一用。(图片来自东方IC)

32年来,孟劢老师和皖北许多乡村中学教师一样,经历并见证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基层乡村教育在当地的改革和发展期。孟劢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比较下劲,每天下过晚自习,我还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备课、批作业或试卷、刻讲义。很晚很晚才回到寝室休息,有时停电就点起蜡烛办公”。(图片来自东方IC)

这也许是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共同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一届又一届的乡村中学生在孟老师的数学公式和符号下,书写出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孟老师至今还是一元一次方程式,那就是教学。伴随着这个方程式的还有孟老师的一台手推油印机和一块三角板。(图片来自东方IC)

孟劢老师使用三角尺教学工具在给八年级学生上课。(图片来自东方IC)

说起这台手推油印机,孟劢记忆深刻。上个世纪90年代,在单位、学校等还在普遍使用手摇油印机进行印刷。先在钢板上把字刻在蜡纸上,或者用机械打字机打印一张蜡纸,装上转轮,涂抹墨油,然后用手摇转轮印制,摇一次印一张出来,很累人的,如果中间蜡纸烂了。就要另刻/打一张。这种机子效率很低,花许多功夫才印完一份材料。经验不足的人常常因为换蜡纸、加油墨而弄得满手、满脸黑乎乎的(图片来自东方IC)

每到月底的时候,孟劢老师都会去县城买蜡纸,晚上回来再蜡纸上刻上复习考试内容,然后将刻好的蜡纸装在印刷机上,再在油印机上摸上油墨,底下放上纸张,转动蜡纸,油墨通过蜡纸进入纸上,这样一张试卷就出来。把油印好的试卷凉干,第二天就可以给学生分发试卷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孟劢老师因此在学校里被冠称为“油墨老师”,而他觉得自豪。这一称呼,随着打印机和复印机时代的到来,渐渐的校园里远去了。但是,孟劢老师偶尔还会使用以下自己的手推油印机,给学生们油印试卷,虽然比使用复印机的时间成本要高,但是,孟劢老师说,难以忘却的是油墨的香味和那一种逝去的情怀。(图片来自东方IC)

这是1990年,孟劢老师的初中教师培训资格证书。(图片来自东方IC)

课后,孟老师身边总有学生前来提问。在许多老师心中,能提问的学生都受到他们的欢迎。(图片来自东方IC)

一到周末,孟老师都会抽时间到学生家中走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家校互通。(图片来自东方IC)

闲暇时,孟老师在学校的边角地,开挖出一块小菜地,种上各种时令青菜。这一个学校的小院子,他住了几十年,以前学生多的时候,几乎是不回家,而且很多学生放学后都会来请教问题。(图片来自东方IC)

现在,农村中学的学生逐渐的减少,很多孩子都跟着父母亲去了城里的学校上学,他住的村子离学校不远,没事的时候,基本上都回家住了。(图片来自东方IC)

因为多年来的坚守乡村教育一线,他前几年还被评委全市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去市里开了表彰大会,这个荣誉他一直珍藏在心里,这是开会时的绶带,一直很小心的保存着。(图片来自东方IC)

现在的00后基本上没有见过油印机,他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用用,也算是给学生们又上了一课。小小油印机,也见证了中国基层乡村教育在当地的改革和发展期。致敬无数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图片来自东方IC)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