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树接枝方法,果树接枝生根方法
1、选择最佳的嫁接时间:
果树嫁接有早春嫁接、夏季嫁接和秋季嫁接。早春嫁接在果树萌芽前进行;夏接在接穗芽熟化后进行,秋接在夏末秋初进行。改良果树品种的嫁接,除葡萄等需用嫩枝嫁接的果树必须选择在夏季嫁接外,一般果树都可选择在早春嫁接;
芽具有早熟性的果树,即1年中有多次发枝特性的果树可选用秋季嫁接,但要注意幼枝的越冬防寒。一般果树选择早春嫁接改良,更有利于幼枝生长和树冠的形成。
2、剪枝留砧:
剪枝留砧是指对需要嫁接改良的果树进行剪伐,去掉果树原有的绝大部分枝条,留下适合嫁接的树枝(也可称之为砧枝,并剪成适当长度的短橛。
3、劈接法:
早春枝接直径3厘米以下的砧橛及夏季葡萄的嫁接宜用此法。砧橛劈口长度3——5厘米。接穗插接部位削成的“楔头”长2——3厘米,要求平直光滑,两斜面等长或略有差别。插接时要求接穗一侧的皮层要与砧橛皮层对齐;
接穗插入深度以一个削面刀口与砧橛剪口对齐为准,接穗留芽2——3个。接插后绑缚要严紧,可先用塑料带包闭,然后用细绳扎紧;或固定好主要部位后涂上接蜡。
4、插皮接法:
有插枝接和单芽插接两种方法。其中插枝接法中接枝“楔头”削法同劈接法,不同之处是“楔头”短而陡,较长斜面2厘米左右,短斜面1厘米。插接时较长的斜面对着砧橛木质部。
单芽插接芽的削取方法是:在芽下1厘米处斜向上削,连同木质部削到芽的上方,然后在芽上方横切1刀,取下单芽。插皮接砧木开口通用方式为“t”字形开口。
插枝接的砧木开口方式还有“一点一横”式,以及直接在砧橛剪口端纵划1刀开口的方法。插接后绑缚同劈接法,单芽嫁接的要露出芽眼。
5、夏季皮接法:
夏季皮接法芽的削法同单芽插接芽的削法,芽削下后需要揭下芽片,去掉木质部。揭芽时要防止“抽心”。对于桃、梨,苹果树的嫁接,削芽后可带木质部嫁接。皮接法砧木开口有“h”形、“t”字形等。
嫁接时要注意做到芽片与砧木结合平整严实,防止芽片卷曲。绑缚方法同单芽插接。此外夏季还可采取嵌皮接、哨接法等。
6、剪口护理:
随嫁接的先后顺序对砧木剪口及接枝上端剪口都要用塑料带包闭或涂上接蜡,在遇干旱时可用石灰水刷白主杆和大枝,以保护树体水分,提高嫁接改良的成功率。
2.树苗接枝方法,秋季树苗嫁接的方法
1、树木的接枝首先要知道在什么时间段进行,除冬季外,春夏秋三季都可以进行接枝。接枝的时候要选择好插穗,保证插穗生长健壮,同时选择科属相同的砧木进行嫁接,确保嫁接顺利进行,在完成嫁接之后需要包扎伤口并加强管理。
2、枝接的方法通常采用嫁接繁殖。首先选取一个健康的插条,将它的切口削成尖状,然后在进行嫁接的树干上来一个缺口来。其次将插条插到植株的切口处,最后用绳子将它们紧紧绑在一起即可。
3.树木接枝生根方法,
1、首先把你欲嫁接的枝条剪短(最好是陈年枝,上面带有叶苞),将其中一头削尖,成扁三角体形。削尖的这头,有一个边要带有树皮。
2、然后再将要嫁接到的母体树枝剪断,在剪断的平面上切一个上粗下细,外粗内细的小口,与欲嫁接的枝条形状相同。
3、将欲嫁接的枝条插入其中,插紧,不会轻易活动就行,(母体枝条与嫁接的枝条外边要对齐树皮),
4、然后用塑料薄膜缠紧(从母体枝条开始缠,一直到嫁接纸条的顶端),
5、最后等看到嫁接的枝条上的叶苞发芽之后将塑料薄膜切开口,让其通气即可。
4.接知如接枝意思,嫁接18法图解
1、接知如接枝释义:是陶行知先生一个精辟的比喻。意思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2、“接知如接枝”中蕴含的教学道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以间接经验、书本知识为主,并不意味着学习完全可以脱离直接经验。恰恰相反,更应该重视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的直接经验在学生认识中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看,对于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对于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已达到形式阶段的学生,当他们刚刚开始一个新的学科或一个新的学习领域时,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自己的具体经验为依据;另外这些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是他人的经验成果,对这些知识学生缺少亲身体验,要想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为能够理解和应用的东西,就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总是借助于他已有的直接经验去认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可见,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其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只有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5.接知如接枝是什么意思,杏树嫁接最佳时间
1、“接知如接枝”是陶行知先生一个精辟的比喻。
2、意思是: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3、陶行知毕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的口号,并且真正做到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