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渡之战的成语或典故(关于官渡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官渡之战的成语或典故(关于官渡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

首页维修大全生活更新时间:2022-12-07 09:21:01

关于官渡之战的成语或典故,关于官渡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

  • 1. 关于官渡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关于官渡之战的成语或典故
  • 2. 目不暇什么成语关于目有关,目不暇接是带有目字的成语吗
  • 3. 有关赤壁之战的诗词都有哪些,赞美赤壁之战的诗句
  • 4. 官渡之战故事梗概,官渡之战的故事概括
  • 5. 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简短
  • 1.关于官渡之战有关的成语故事,关于官渡之战的成语或典故

    1、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2.目不暇什么成语关于目有关,目不暇接是带有目字的成语吗

    1、目不暇什么的成语有目不暇接。目不暇接的意思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2、关于“目”的成语:面目全非、目中无人、耳聪目明、光彩夺目、引人注目。

    3、面目全非,汉语成语,读音为miàn mù quán fēi,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

    4、目中无人,汉语成语,拼音:mù zhōng wú rén,比喻自高自大,瞧不起他人。

    5、耳聪目明,汉语成语,读音是ěr cōng mù míng,指耳朵、眼睛反应灵敏, 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

    3.有关赤壁之战的诗词都有哪些,赞美赤壁之战的诗句

    1、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出处:唐代·杜牧《赤壁》。释义: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原文: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出处:唐代·李白《赤壁歌送别》释义: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

    3、原文: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出处:宋代·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释义:每经过一次赤壁矶就引发一次怀古心绪。想当年,周瑜意气风发,一心吞并环宇。

    4、原文: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出处:宋代·苏轼《后赤壁赋》释义: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声,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

    5、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出处: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释义: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4.官渡之战故事梗概,官渡之战的故事概括

    1、中国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2、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5.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简短

    1、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3、此战之后,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