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历如下:
学校前身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3年1月,组建武昌高级炮兵技术学校;1953年9月,在哈尔滨创建了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担任第一任院长。学院分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14]1956年2月,武昌高级炮兵技术学校更名为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1960年6月,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并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1960年7月1日,正式成立炮兵工程学院,并设兵器、弹药、火药炸药、仪器、雷达、火箭武器、军械勤务等七个系。1962年2月,步兵兵器专业29名工作人员及20名学员,共计师生49人调往后勤工程学院。军械勤务系107名工作人员、300名学员和56门火炮等物资调往后勤学院。9月,炮兵工程学院迁来南京。[14][15]
华东工程学院
1966年4月,炮兵工程学院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下设基础课部、一系(炮兵兵器系)、二系(火箭武器系)、三系(火炸药系).四系(炮兵仪器系)、五系(留学生系)等四部一室五系。1971年8月,太原机械学院90余名专业人员调入学院一、二系和基础课部。1976年5月,撤销基础课部。1977年10月,恢复基础课部,成立兵器制造系;11月,机械制造工艺和金工金相两个教研室从基础课部分出,成立机械制造工艺系(五系)。1978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航炮专业22人,调来学院,划入一系炮专业。1980年4月,一系的火炮随动专业并入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系(六系);二系的非接触引信专业并入电子技术与光电技术系(四系);10月,原基础课部下属的机械制图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研室划归五系。1981年4月,内、外弹道专业自一系、二系分出,建立弹道研究所。[15]
一、报到安排
1. 2021级新生(含研究生)返校报到时间,学校将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总体安排另行通知。
2. 除目前留校学生外,其余学生在接到返校通知前暂不返校,具体返校报到时间及相关安排另行通知。
二、教学安排
1. 8月23日起正式开课,学校将按照“延期不延教、延期不延学”的原则,根据原定课表教学进度计划,开展线上教学,具体安排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另行通知。
2. 暂停学生外出实习实践活动,对于目前正在外开展实习实践的学生,须按所在地要求做好防疫工作。活动开展恢复时间,将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进行安排。
3. 全体学生要服从疫情防控大局,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线上学习和科研工作,做好安全防护,保持身心健康,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好返校学习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