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它源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句话,原文是“治民者,若舟行先之,道成而民忘其初;恶事先之,魔盛而民罔其本。”意思是说如果治理民众,就像舟行一样要先为民着想,当民众的利益被保障了,更好的治理才会成功。如果做坏事,就像恶魔一样会失去民众的支持,最终会导致治理失败。
这句话被后人更广泛地引用为成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指正义之声越高,邪恶之势越顽强,要警惕恶势力的发展。
出处如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认家。可恨法身无坐位,当时行动念头差。”
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