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1
听力理解
儿童在发展说话能力之前,首先发展的是听力能力。在第一语言发展的早期阶段,宝贝们能够理解复杂的话语,而这些复杂的话语是他们无法自发地说出或模仿的。
听是说的基础,听不懂则说不出。听力理解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呢?幼儿是通过眼睛看父母的动作,同时听到父母的说话,即我们所说的TPR亲子互动的形式,将声音(父母的语言指令)与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例如,父母一边洗手,一边说Wash your hands。重复遍数多了,宝贝就明白英语指令的意思了。
02
肢体反应
当父母的示范动作重复多遍之后,父母就可以不做动作,只需要说英语,宝贝就会去洗手,或是做洗手的动作了。
儿童的听力理解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因为儿童需要身体上接受父母命令形式的口语,经常有宝妈宝爸给我分享一些小视频,是自己刚满一岁的小宝,听父母的英语指令,配合做动作,看上去非常可爱,这么小就能听懂这么多的英语指令,并且将声音和肢体动作建立了联系。
与孩子互动的形式尽量多样化,例如,可以将孩子喜欢的游戏与TPR闪卡结合起来玩耍,有助于提高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如植物大战僵尸,乐高积木等。女孩喜欢画画,做手工,都可以与TPR闪卡结合玩耍。事实上,在玩耍的过程中,宝贝就没有感觉到是在学英语。
当然,游戏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宝贝学好英语口语,所有的形式是为具体的内容服务的。要想学好英语口语,还需要不断地重复,所谓孰能生巧。
03
语言输出
当听力理解的基础建立后,言语就会自然而轻松地说出了。在开始的时候不要急着让宝贝说英语,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量的听力输入,同时宝贝的肢体反应也都熟练之后,在慢慢训练宝贝的英语口语的输出。
通常的做法是,父母做动作,让宝贝说英语,每天也是只训练5个左右,当然大童的话,可以适当增加一点数量。
在进行这种训练之前,父母们必须每天提前选出5张TPR闪卡,不能老是重复那几个动作,要有所准备,有计划性,这样,经过日积月累之后,宝贝会说的英语就会越来越多了。
TPR教学法: 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即“纯体验式语言学习法”,指全身反应教学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詹姆斯博士发明。 课堂具体应用:
1、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
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
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4、让第二语言进入学生的右半脑。
通过让语言进入右半脑引起行为变化,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语言代码,当学生能够理解目标语的基本结构及其表示的含义时,他就作好了说的准备。
5、教授的语言形式以祈使句为主,带动其它句型。
指令型语言其形式只能是祈使句,其它句型的出现只能服从于祈使句的使用,不仅教授动词如此,教授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也是如此。
6、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对待学生的错误则采取宽容的态度,只纠正一些较大的错误,在纠正时也注意方法,不使学生感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