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原则(经济学中空间布局政策的效果)

公共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原则(经济学中空间布局政策的效果)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5-05-13 11:12:48

公共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手段和原则

公共经济学资源配置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计划,二是宏观调控计划,在资源品种起到决定作用是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在宏观调控中起到绝缘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以共治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一、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稀缺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任何社会可用来生产的资源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是有限的,如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然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多样的。于是产生了有限的资源如何去满足人类无穷欲望的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资源配置优化的历史性命题。应该用何种方式来作出资源配置的决策,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正是公共经济学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在研究资源配置决策之前,有必要先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作一介绍。

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配置优化主要是指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等要素应用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也就是说,怎样用有限的要素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更符合人们的偏好,在消费者的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应在消费者之间怎样交换才能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三个基本问题事实上是通常所说的“效率”问题,它并不考虑初始的要素如何在人们之间分配以及生产成果(收入)如何在人们之间分配的问题。当然,在一个连续运转的经济体系中收入分配反过来决定着要素的分配。收入应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公平”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但它却是经济学无法回避的。此外,一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不仅涉及微观领域的效率和公平,宏观经济的“稳定”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效率、公平和稳定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效率原则

1.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这一概念是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的名字命名的,他在《政治经济学讲义》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问题。

经济效率的定义比较抽象,人们可以借助图2-1来进一步说明帕累托最优的含义。假定社会中只有A、B两个人,横轴代表A的福利水平,纵轴代表B的福利水平,A和B的经济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产品和劳务。由于社会总的资源是有限的,他们消费的总量也是有限的。图中WW'曲线就表示总量有限的产品和劳务全部分配于A和B之间两人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的各种可能的组合,WW'曲线被称为福利边界(Welfare Frontier)。也可以说,福利边界代表着当A(或B)的福利水平既定时,B(或A)能够达到的最高的福利水平。WW'曲线以外区域的点,如C点,是任何资源配置方式都不可能达到的,只有WW'曲线上及曲线内的各点才是可能的福利水平组合。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