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父”的由来
宋教仁,字钝初,“渔父”是他的笔名,也是他的别号。有一种说法,“渔父”之号是隐含了宋教仁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宋教仁早年曾自号“渔夫”,以纪念他的一位救命恩人。1904年,正值举国上下都在为慈禧七十大寿而庆祝之际,黄兴领导的华兴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由副会长宋教仁负责湘西一路的起义事宜。不料,起义计划遭泄露,宋教仁也遭到清廷的缉拿。逃亡之时,幸得一渔翁帮助,方得脱险。为感激这位渔翁的救命之恩,宋教仁便自号“渔夫”。后来他给《民立报》写文章也以此为笔名,但由于编辑的一时疏忽,错排印成了“渔父”。
二、“渔父”引发的风波
原本是为了纪念救命恩人的名号,却不曾想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1912年,清帝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宋教仁作为迎袁使团的一员,前往北京迎袁南下。袁一见到宋教仁便说:“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宋渔父吧,久仰久仰!……老夫对垂钓也蛮感兴趣,你见过老夫那张垂钓的照片么”。看似袁世凯的寒暄之语,实则不然。原来,在光绪、慈禧病死后,被摄政王载沣所记恨的袁世凯不得已称病返回老家河南。袁世凯为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故意打扮成渔翁,坐在洹水边上垂钓,并吩咐手下拍成照片登在报上,说袁从此“息影政界,终老山林,甘做一位太平盛世的渔翁”。
宋教仁当然知道这一段原委,所以当袁世凯提及此事,便讥讽的回道:“大总统向来心在天下,是以退为进吧”。袁世凯自讨没趣,怀恨在心,以后见人便说:“宋教仁年纪轻轻,竟然以‘渔父’自称,也太狂妄自大了!”袁的手下还在报上撰文攻击宋教仁:“他野心极大,名曰‘渔父’,实在‘国父’,意在篡权谋位”云云。一时间,闹腾得满城风雨。
对此,《民立报》社长于右任十分愤慨,他亲笔撰文说明“渔夫”的来历及报社错排印成“渔父”的经过,这才使谣言不攻自破,使这场政治风波平息下去。
三、“不讲情面”的宋教仁
作为与孙中山、黄兴并称为“辛亥三杰”的宋教仁,从政时间虽短,但却勇开廉政新风,不仅称颂一时,亦可为当今所鉴。
1912年4月至7月,宋教仁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农林总长。为杜绝请托、树立新风,上任伊始,他就在《民立报》刊登《宋教仁启事》,称“部中职员量材任用,一切干谒概行谢绝……所望亲知故旧,曲加体量,不事无谓之请托推荐”。他还特别电告《民立报》发行部,向其亲朋较多的北京、长沙等地各加派1000份。
宋教仁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5月初,昔日同窗好友冯为莹来信,希望宋教仁能帮他在家乡谋得一职。宋教仁回信:“君耽于清淡,素性疏懒,岂堪宦海繁钜。昔以史公自许,他日国史馆成立,定当荐一席以报也。”话虽婉转,但拒绝之意明显,让人不好意思再开口。
之后不久,宋教仁又刊出《农林总长宋教仁启事》,再度表明拒绝请托的态度,“凡大雅所推,或上书请试,诸君子其姓名住址均已汇登记室,俟将来本部扩充,需才孔亟之时,再行函聘。此刻诸君行止,尽可自便,幸勿为守株之待,致误杖策之游也。”两则启事充分展现了宋教仁革除用人弊病的决心,可堪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