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教师有多种称谓:
师长:《周礼 地官》记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师长即先生长者,后为教师的尊称。
师傅:《毂粱传 昭公十九年》记载:"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里说的"师傅",就是古代教师的通称。另外,皇帝典学时授读诸臣及授皇子读者,也成为师傅。
先生:先秦时代对教师的称谓。《礼记 曲礼》记载:"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后世对塾师也成先生。
博士:战国时期,称国学教师为"博士",《史记 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汉朝时称太学教师为"博士"。唐宋时期有了专科学校,所以有"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的称谓。
师资:先秦至汉代都有这个称谓。《毂粱传 僖公三十二年》记载:"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学官:汉代称太学教师为"学官",也称"校官"。《史记 儒林传序》记载:"公孙弘为学官。"
经师:汉代称儒学学官为"经师",后指传授儒家经典的教师。
讲郎:东汉称太学教师为"讲郎"。《后汉书 儒林转》记载:"又诏高才生授《古文尚书》、《毛诗》、《毂粱》、《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攫高弟为讲郎。"
助授:西晋在国子学校置"助授",协助国子博士传授经学。后来多有在国学中设助教者,近代成为高等学校教师的职称。
教授:宋代以"教授"为教师的称谓,王国维曾考证:宋制,诸路、州、军所立学校置教授,用经术行义教导诸生,并掌课试之事。各王府也置教授之职,为教授名官之始。
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横岳讲学,受业者称其为"山长"。五代书院设"山长",讲学之外并总领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