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10-01 01:52:37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东方朔出生于文帝朝,喜好儒学,熟读诸子百家之书。汉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东方朔也给汉武帝上书,《史记》中这样记载:“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也就是说,东方朔给汉武帝的上书,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汉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东方朔这封求职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东方朔

这份篇幅之长可谓空前绝后的自我推荐书,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

我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抚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才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就是这样文武兼备、才貌双全的人,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这份求职自荐信必须满分,东方朔将“自身学历见识、自我修养品德、身体素质”都说的非常到位,比如,“文,已诵四十四万言”;“武,兵法布阵了然于胸”,可谓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绝对是文武双全,有经邦济世之大才;不仅如此,相貌堂堂,信诺守言,果敢勇猛…………

东方朔的这番个人简介,《史记》评之为“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但汉武帝还是被东方朔深深吸引,视之为奇才。这次人才“海选”活动,汉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两大宝贝:一个是董仲舒,另一个是东方朔。不过,汉武帝虽然很喜欢东方朔,但对他的使用还是很有分寸的,毕竟这只是“高自称誉”的小打小闹,没有提出像样的治国之道。比起董仲舒,东方朔当然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汉武帝对董仲舒是连发三策,而对东方朔只给了一个待诏“公车”署(就是在“公车署”这个衙门里等待皇上的诏令,实际上就是一个下级顾问)的待遇。比起同年级的董仲舒,东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难得一见汉武帝。也就是说,尽管东方朔的上书内容有点“自恋”,但汉武帝还是基本认可了他,就让他按时领点基本生活费,定点等着召见。

东方朔颇有文学才华,代表作是赋体散文《答客难》。这是一篇自嘲之作,东方朔在《答客难》中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其实东方朔表面上看起来不着调,事实上他跟其他文士一样怀有济世安邦之志,也想辅佐明君治国平天下,“大隐隐于朝”是东方朔的明哲保身之际,武帝朝的官不好当,滑稽搞笑是他的生存智慧。

可惜的是奈何武帝把他定位为弄臣,让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士无用武之地。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