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姓的由来

苗 姓的由来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1 13:04:04

苗 姓的由来

苗姓来源有三:1、出自芈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等所载,春秋时楚若敖之孙、楚大夫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济源西),其后以邑为氏。2、据《姓氏五书注》所载,相传上古有名医曰苗父,苗姓当始于此。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百济(朝鲜古国)大姓有苗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拉祜族黑苦聪人阿沙普氏,汉姓为苗;今满、彝、畲、蒙古、维吾尔、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编辑本段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素怀不臣之心,后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使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是故史传楚材晋用之佳话。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其得姓始祖。   苗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姓氏。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国后,封黄帝的后裔熊绎为楚王。传16世到庄王。楚庄王九年(前605年),任楚国令尹的若敖氏反叛,很快被楚王扑灭,若敖氏族子贲皇害怕被杀逃亡到了晋国。晋成公封贲皇为大夫,食苗邑。贲皇到苗邑后,很快把苗邑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依照当时习俗,子孙以邑为氏,尊称贲皇为苗氏始祖。   苗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部。太行山八陉之一的轵关陉,就在它的北边,相距只有几公里。据史料记载,苗邑在商代是一个小国。马世之《中原古国历史与文化》说:苗国于周初灭亡,成为周的苗邑。春秋时期,苗邑属晋,其后成为楚人贲皇的采邑,故而《路史·国名纪三》云,“苗,贲皇邑,河内轵县(今属济源)有苗亭”。《古今姓氏书辨证》说:“(楚若敖曾孙)越椒,字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晋侯使食苗邑,为大夫,以苗为氏,其地河南轵县苗亭是也。”近几年,经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初步考证,济源市封门口南7公里的苗王寨(属大峪镇)一带,可能就是古苗邑遗址。      上述是苗姓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支派。如传说上古时候,有位神医叫苗父,人称“古医鼻祖”,其后代也姓苗,得姓时间要早于苗贲皇,但史无记载。我国少数民族如苗、回、满、蒙古、朝鲜、维吾尔等民族,也有苗姓。      二      苗姓产生后,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其子孙先后北越王屋、太行等山,南渡黄河、长江等水,走向了祖国的四面八方。   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晋国被魏、韩、赵三国瓜分。晋亡后,苗邑先属韩国,后“在周显王十年(前359年),魏与韩交换部分土地,取得轵道”(见《济源市志》),苗邑又属魏国。在这种形势下,苗邑人民为了生计,都纷纷出走,其中有一支向北过轵关,迁徙到了山西潞州(今长治市)。其中熊轼一支迁潞后,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分迁今长治、壶关、长子、平顺等地。据说壶关县北皇村,原名叫贲皇村,因为“贲”和“北”音较接近,后来就演化成北皇村了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