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古城导游词讲解

东昌古城导游词讲解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7 15:39:06

东昌古城导游词讲解

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春熙”,西曰“清远”,南曰“正德”,北曰“宣武”。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

5张

东昌古城

1947年1月聊城解放,为防止敌军重占,遂将城墙拆除。现仅存城墙墙基,并被辟为环绕古城的道路。光岳楼仍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以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4条大街。4条大街向外延伸,依次有东、西、南、北4口、4门、4关。城区街道,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城区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坡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城四周,由东昌湖环抱,东昌湖是全世界最宽,面积最大的人工护城河。古城以东,是运河城区,为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商埠区。这一带的街巷多布列在运河两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其街巷今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南顺河街、北顺河街、馆驿街等;沿河民居多为前店后居、板门小院。古城隔东昌湖与聊城新区紧密相连。从空中俯瞰,湖水像一幅巨大的缎带环绕古城,古老的大运河似玉带在古城区蜿蜒而过,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如明珠闪烁于城中湖畔。

历史的渊源给东昌古城留下了繁多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气息。民间剪纸、东昌葫芦、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还有古城的状元街、考院街、十县胡同、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等传统风貌街……提起这些文化见证,古城老居民津津乐道。

古城区共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明清时期,大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在古城的西北部。直到现在,老人们还可以很容易地指出哪里是道署衙门,哪里是文庙,哪里是驿所。而在老城的南半部,居住的都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一些街道也就因附近的寺庙和人家得名。

东昌府在明、清时期曾为古运河沿线九大商埠之一,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明清两代东昌府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而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而乾隆皇帝御笔题名的天下第一楼——光岳楼,是康乾盛世康熙帝四次驾临、乾隆帝九次驻跸的地方。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