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的传位方式是

尧舜禹的传位方式是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6-28 20:15:02

尧舜禹的传位方式是

禅让制。

尧舜禹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君主,他们之间的传位方式,均是禅位制。在尧帝统治时期,舜忠孝两全,因此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此后又禅位给舜。而舜帝统治时期,大禹治理水患,功劳很大,舜帝又传位给大禹。

尧舜两位部落首领,均采用了禅位的方式,把部落的权力,传给有德之人。这种说法很美好,但是并不真实,舜确实出身平凡。他之前五代都是平民,他出生时母亲去世,父亲迎娶了后母。

后母看不上舜,施展了各种手段迫害舜,舜多次死里逃生,依旧孝敬父母。舜成年后,展现出不凡的智慧,他在历山一带耕耘,在雷泽一带打鱼狩猎,在黄河岸边烧造陶器,在负夏一带经商。

舜经商耕种 可以说舜是一个全才,能力太过突出,在部落百姓中威望越来越高。其实古代部落中,谁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就可以担任部落首领,这是不争的事实。古代时期生产力低,一个有能力带领部落走向强大的人,必然会得到民心。

而尧看到舜的威望越来越高,顺水推舟,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尧禅位给舜,其实就是禅位给自己的女婿,权力也没有外流。主要是尧帝的儿子丹朱从小受宠,暴虐成性,无法得到民心。

在后世野史中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舜帝囚禁了尧帝,这并没有证据,是胡编乱造的。尧帝看重舜的德行,感叹道:

“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此后,尧帝为了维护舜的权势,避世居住了二十八年,离开人世。舜传位给大禹,同样是禅位,但是同尧禅位给舜,还是有区别的。舜是通过改善生产力,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而大禹则是通过克服天灾,得到了民心。

在尧舜禹时期,发生了一场大洪水,舜帝很是头痛。舜帝先是派熟悉水情的鲧,带领部落百姓,去处理洪灾。而鲧采取了堵的方式,哪里河坝决堤?就开始用泥土堵上。河水的力量是巨大的,河堤如一张纸般,很快就会被冲垮。

随着鲧在各处修建堤坝,洪水的灾情越来越严重,各地都爆发了洪水。舜帝大怒,将鲧下狱,在记载中: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各地都爆发了水灾,因此各个部落首领,都认为舜帝处置的方式是对的。此后,大禹接过父亲的任务,继续治理水患。大禹采取了同父亲不同的方式,那就是疏导河水,哪里堵了?把那里疏导开来。

经过十三年的治理,九条大河的河道被疏离干净,最终洪水流向大海。这时的大禹,在百姓中的威望,超越了舜帝。如果说舜帝提高了生产力,教导百姓做生意,种植庄稼,是个贤明的君主。

那么在当时的人心中,大禹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因为他治理了天灾。大禹的层次比舜帝高了许多,赢得了百姓的爱戴,舜帝当即表示要禅位给大禹。大禹躲到邑阳城,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当时天下百姓都支持大禹为帝。

在这种情形下,商均只好前往邑阳城,尊崇大禹为帝。尧舜禹之间传位,均是禅位制,这种制度不是帝王一人决定的,还是民心所向。尧不传位给舜,他的部落百姓就会离他而去,投奔舜。

而舜不传位给大禹,天下诸侯都将背弃舜帝,投靠大禹而去。可见在尧舜时期,中原还是一个部落联盟,尧舜只是某个强大部落的首领,其他部族亲附于他们而已。到了大禹登基时,因为他治水有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夏。

这时的皇权,掌握在大禹手中,九州均臣服于夏。大禹登基十年后,在会稽病逝,享年一百多岁。尧舜两位部落首领,均采用了禅位的方式,大禹知道自己不能破坏,会毁掉自己的名声。

大禹准备传位给皋陶,皋陶早逝,只得传位给皋陶之子伯益。伯益虽然是名义上夏的皇帝,但是大禹之子启,掌握着夏的军政大权。因为父亲的威望太高,加上启手中的权势太大,天下诸侯弃伯益,投奔夏启,在记载中: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因为夏启的威望加上权势,天下诸侯依旧效忠夏启,伯益只好退位,让夏启登基为帝。其实尧舜禹之间采用禅位制,是因为当时还处在部落联盟的阶段。到了大禹传位给伯益时,各个部落已经聚集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