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的广义定义是什么

PPP的广义定义是什么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8 02:21:34

PPP的广义定义是什么

广义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相比,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

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PPP模式的推广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主要原因一是财政软约束消除,地方债务规范化发展;

二是吸引民资参与,减轻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压力;PPP模式的推广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使存量城投债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会给债券市场提供新的主流品种,而且具有明显投资价值。 PPP模式的英文全称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又可以分为外包、特许经营和私有化三大类:外包类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特许经营类需要私人参与部分或全部投资,并通过一定的合作机制与公共部门分担项目风险、共享项目收益;私有化类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部投资,在政府的监管下,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实现利润。

其中外包类和特许经营类较常用,BOT模式就属于特许经营类。我国广义PPP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代,狭义PPP模式诞生于2004年,但直到近几年其应用范围才越来越广。我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基建领域引入PPP模式,项目主要是由BOT的形式出现,其发展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入低谷;2003年以后PPP模式开始复苏,但“四万亿”的推出使得大多数地方政府优先选择债务融资来完成项目的建设;2010年以后随着地方债务问题的暴露,PPP模式才又重新被政府重视。

就狭义PPP来说,严格意义上国内第一个项目是2004年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此项目B部分的47亿元由港铁、京投、首创合资成立的特许经营公司——京港地铁公司承担,其中港铁股份为49%,首创股份占比为49%,京投占比为2%。

一种是广义PPP模式,是指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具体有BT、BOO、TOT、BOT等;一种是狭义PPP,是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特殊目的机构(SPV),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设计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全过程合作,期满后再移交政府的公共服务开发运营方式。这里所说的PPP模式主要是指狭义上的PPP模式,而BT模式只是广义PPP模式的一种。BT是Build-Transfer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建设-移交”。在中国,BT模式是对BOT模式 建设-经营-移交 的变换,指项目管理公司总承包后垫资进行建设,建设验收完毕再移交给政府部门。2012年12月,由于造成大量地方政府债务、项目全寿命期的效率不高、项目的成本高于一般传统模式10% 20%等原因,财政部发布通知,将盛行多年的BT模式叫停。BT模式让不少建筑企业吃了苦头,以致如今对PPP模式也产生了警惕心理。一、在合作方式上,采用BT模式时政府与企业是垂直关系,即政府授权企业独立建造公共设施;采用PPP模式时政府与企业是合作关系,即政府与企业参股组建项目公司,共同建造和经营公共设施。二、在企业介入时机和程度上,采用BT模式时企业介入时间是在招投标阶段,项目建设完成即退出;采用PPP模式时是在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阶段,政府、企业的合作关系是长期的、可持续的。三、在支付方式上,采用BT模式时企业要垫资施工;采用PPP模式时企业参与投资、分享运营收益和政府补贴。四、在利益诉求上,采用BT模式时政府和企业只关注各自的利益;采用PPP模式双方要以项目效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才能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五、在风险承担上,采用BT模式时企业要承担较大风险,政府对项目建设过程控制力较弱;采用PPP模式时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政府和企业都要对项目建设、运营负责。六、在信息是否对称方面,采用BT模式时政府更多地将精力投放在建设后的运营上,企业则更多地关注回款风险;采用PPP模式时双方可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关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