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会的来历

三元会的来历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8 09:06:00

三元会的来历

三元节是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三元节源于中国道教的世界观。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因此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三元。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源于中国道教的世界观。这一系统的建立时间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志·张鲁传》注中引《典略》一书,提到了道教祛除疾病的祈祷方法,写三份告罪祈祷的文书,分别“上于天、埋于地、沉于水” ,向天官、地

官、水官祷告。

约北周时期成书的道教典籍《无上秘要·三元斋品》中则进一步论述,俗世之人的罪恶会被三官记录判罪,需要在三元大吉庆日设斋祷告,“三元日”自此成为一个与三官匹配的系统。

后来的道教典籍,将三官与三元日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附会,传东汉年间一位鸬鹚转世的年轻人陈子祷,与东汉龙女结合,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生下三子,就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元日自此成为了三官的诞辰,故而,南北朝以后,三元日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

唐朝皇帝自称老子的后人,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十分超然,故三元节得到朝廷的重视。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就有敕令,下元斋日停宰杀渔猎,不准吃肉。并从敕令颁布后,每年的正月、七月、十月元日,都禁止屠钓。

唐朝三元节的习俗:

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认为唐朝已发展得国富民强,就举行过大型的烧灯活动, 《太平广记》记载,他“盛饰宫掖,明设灯烛,壮奏乐歌” ,并邀请了前朝隋炀帝的皇后萧氏一同观赏。这样的烧灯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太宗此举,本欲夸耀国力日强,胜过前朝。

萧后看过,不以为意,还向太宗描述了隋炀帝时期烧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逢除夕之夜,就会在宫殿前院燃起数十座火堆,火堆所烧皆是沉香木,而炀帝尤嫌火焰暗淡,要在木材之上浇以甲煎助燃,这种油脂类香料可以使火堆光焰达到数丈之高,且香闻十里。

这样的烧灯活动,一夜之间,要耗费沉香木二百余车,甲煎二百余石。太宗听完萧后的描述,虽然嘴上说着隋炀帝奢侈,心里也不得不佩服隋朝财力雄厚。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