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的特点和习性

章鱼的特点和习性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0 10:45:04

章鱼的特点和习性

章鱼的特点:

1、章鱼是软体动物,没有骨骼(所有骨骼都退化了)。

2、章鱼是头足纲动物,共有8条腕足,长在头部。

3、章鱼是所有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的。

4、章鱼皮肤含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章鱼的体色可以可以作为保护色,据说还可以反映章鱼的情绪。

5、章鱼依靠把水吸入外套膜,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把水排出体外来呼吸。章鱼受惊时会从体管喷出水流,靠水力喷射迅速向反方向移动,借此躲避危险。

6、章鱼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借此躲避危险。而且还能够像最灵活的变色龙一样,改变自身的颜色和构造。章鱼能利用灵活的腕足在礁岩、石缝及海床间爬行,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

章鱼将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后将水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排出体外。大部分章鱼用吸盘沿海底爬行,但受惊时会从体管喷出水流,喷射的水力强劲,从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动。

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有些种类产生的物质可麻痹进攻者的感觉器官。为了避开“猎食者”的捕杀,章鱼除了运用人们熟知的拟态伪装术、舍“腕”保身术外。

为温带性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下,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及温带海域。

扩展资料:

繁殖方式

章鱼在海洋中的繁殖时间集中在春秋两季,春秋两季的海水水温在16℃左右。章鱼喜在螺壳中产卵,故可用绳穿红螺壳沉入海底,按时提取捕得。秋冬季常穴居较深海域泥沙中。

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产卵,长约0.3厘米,总数在10万以上,产于岩石下或洞中。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

雌性章鱼一次性产卵后需要幼体于4-8周后孵出。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