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厦门市隔海相望,是当年国民党占领的,现在有台湾省管,历史上发生过炮击金门,金门上有当年国民党修建的碉堡, 中国福建省厦门港外之岛县。包括金门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二岛,及原属厦门县之大胆、二胆诸岛,原属莆田县之大小乌丘诸岛,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58平方哩),县治设金门本岛之金城镇。 金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海上,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地区。旧名「浯洲」、「仙洲」、「浯岛」,亦称「沧浯」、「浯江」等。本为荒岛,晋时中原兵乱,始有人渡海避居於此。明洪武二十年(1387)在岛上筑城,名「金门城」,遂袭用至今。明末郑成功曾以金门为反清基地及攻台跳板。明、清两朝均隶同安县。民国成立後於1915年设县。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在该岛屯兵驻守。古宁头战役时,为适应现实环境需要,暂行停止县制。1953年,结束军管制度,恢复县治,成立县政府。1992年11月7日结束战地政务,县长由福建省政府派任。1993年冬办理首任民选县长选举,自此迈向全面地方自治的新里程。2001年元旦金门与厦门开始试行「小三通」,由金门料罗港直航厦门和平码头。 金门岛上的古岗楼金门本岛面积约132平方公里(51平方哩),东西长而南北窄,最高点太武山(253公尺〔830呎〕)在岛之东部。多丘陵、湾岸,烈屿在岛之西南隔海峡相望。生产高粱、甘藷、玉米、大小麦、花生、蔬菜等作物。居民多以捕鱼为业,兼营家畜(禽)饲养。矿产有花岗石、磁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产金门高粱闻名遐迩。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是邱良功母节孝坊(1812)。人口约60,18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