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与观书有感的说理方式

题西林壁与观书有感的说理方式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3-09-12 07:58:16

题西林壁与观书有感的说理方式

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这类诗被称为哲理诗.

题西林壁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首诗没有直接描绘“奇秀”的山景,也没有抒写“平日所未见”“应接不暇”的欣喜。一开头,就以简淡的笔墨,写任何人看山都会有的浅近不过的感受;从和山走向垂直的角度去看,它是岭,从和山的走向相同的角度去看,它又是挺拔的峰峦,远看则低,近看则高;不同的观察点,山就有不同的形象。接着,诗人就此展开议论:那么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很难得出结论,因为你在山中观察,都只能从一个角度或者限在具体的角度里是无法认识“庐山真面目”的。这些浅近不过的观山感受,给人的联想却是无限的:由于人们看各自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多少带有片面性;要对客观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个人的狭小范围,摆脱一己之见。“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的这道理。 诗人是从看山悟出这理的,又把这理通过看山的感受告诉人们,情景和哲理融成了一体;两者构成比喻,耐人寻味,诗意隽永,就成了这首绝句的显著艺术特色。诗歌的语言朴素,不事雕琢,谁都能看懂。但就在这浅近的意象背后,蕴含着余味无穷的诗意,不同的人,不同的阅历,都可以得到深浅不同的启迪,有自己独到的感受,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言近而意远,是诗作的第二个特色。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