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人,我来回答。
老豆腐在山东民间一般直接称豆腐,因为内脂豆腐出现的晚,老百姓用的也少,所以说起豆腐,就约定俗成指老豆腐。
老豆腐的制作可分为泡豆、磨浆、过滤、热浆、点浆、压制等几个步骤。
先将挑选好的黄豆泡水五个小时以上,冬天可适当延长时间。然后将泡涨发的黄豆磨浆。过去在农村都是用石磨磨浆,现在商业化制作都是机器打浆。推崇传统的人说,机器磨浆,因为温度高,豆浆成分发生了变化,没有石磨磨出的香。作为一个两种豆腐都吃过的人,说实话我没感觉有什么差别。
下一步是过滤,让豆浆和豆渣分离。过去,是将磨好的豆浆,灌进一个布袋里面,在大铁锅上架好豆腐床子(一个木头架子),把豆浆袋子放到豆腐床子上用力挤压,让豆浆流到锅里,豆渣留在布袋里。现在商业化制作是放在四角吊起的过滤布里,让豆浆自然流下。吊包豆腐由此得名。
再一步就是点浆。把豆浆烧开,凉一下后加入凝固剂。凝固剂分好多种,常用的有卤水、石膏、酸浆等,目的都是让蛋白质凝结。本人以为,最绿色的凝固剂是酸浆,就是把上次压豆腐流出来的水(我们称为浆),放到容器里自然发酵,不添加任何东西。用什么凝固剂点出来的豆腐,就叫做什么豆腐,比如我们本地,酸浆豆腐最受欢迎。
最后一步,是把凝固好了的豆花(我们叫豆腐脑),舀到铺好宽布的木盒子里,再把布遮过来包好,放上盖子,压上重物,豆花里的水分压出来,就大功告成了。
步骤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学问、技巧不少。单就点浆一项,凝固剂加的多少、豆浆的温度,都决定了成品的老嫩,也就决定了你的顾客群,直接影响你的收入和声誉。就是老手,也有失手的时候。俗话说,酿酒做豆腐,一辈子不敢称老师傅,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