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分别代表的意思(中国24节气代表意思)

24节气分别代表的意思(中国24节气代表意思)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3-19 07:44:36

24节气分别代表的意思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二十四节气小暑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一九”。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大暑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节(节令)和十二个气(中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十二个月如同划分十二竹节,竹节中间充气,此乃节气的由来,也是气节,节度的本意。“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中国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那么为什么有的月份没有中气呢?这是因为两个节气和两个中气之间平均日数=365.2422÷12=30.4368日,而朔望月日数29.5306日,两者有将近1天的差数。

  因此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如此继续,必将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中气将移至再下一个月的月初。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于汉代用来指导农事。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