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Phyllostachys.praecox. C.d. Chu et C.S. Chao,别名雷竹、早竹,属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以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而著名。秆高7-11米,径4-8㎝ ,节短而均匀,长约20㎝。笋期3月上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谓之“早园竹”。笋味鲜美,是浙、沪一带的早春主要时令菜鲜之一。
气候:
年平均气温14℃-16℃。年降水量1250MM-1800MM。
土壤:
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5.5-7.0,土层深50CM以上,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地形:
海拔200M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下水位低于80CM的丘陵缓坡地。
早竹类栽培特点:
早竹类包括早竹、各种哺鸡竹和尖头青竹等,都是散生的中小型笋用竹,它们的春笋、鞭笋产量高,品质比毛竹好。由于它们的笋芽形成期迟,而且形状小,故不能采收冬笋。
早竹类的栽培务求基本同毛竹,仅将特点说明如下:
1、种竹的选择和掘取 宜选二年生秆基直径为2-3厘米的竹做种竹,常有几株竹靠近生长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齐掘起。选留强壮的2-3株,成丛种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2、栽种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种时,整株移植的每亩栽50-70株;移鞭的每亩70-90株。成林后,每亩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养新竹每亩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数者竹。
3、竹鞭的处理早竹类留母竹多,竹鞭较浅而密生,发生跳鞭的机会多,不便挖沟埋鞭,可采用铺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结合施肥于晚秋成冬季铺在竹林地面。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