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及三国时,东郡的治所在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县境南部)。
郡境在今河南、山东二省交界处。包括今河南省濮阳市。
的濮阳县和范县、河南省新乡市的延津县和长垣县、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山东省菏泽市的郓城县和鄄城县。
曹操最初的立足之地。
东郡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汉代军事上、文化上皆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东郡太守的选任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东郡太守任职者多与帝王或权臣关系密切,他们通常出自显赫的官宦家庭,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刚正不阿的品格,任职前具有优秀的政绩。经过严格选拔的东郡太守职权范围颇广。和平年代,他们肩负惩治犯罪、维持治安,教化百姓、举荐贤能,兴修水利、发展经济等重任。战乱年代,东郡太守执掌军权,军事职权加重。
得名始由
东郡始设于秦时,秦始皇以“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等二十城置东郡。有关东郡得名的渊源,司马贞曰“魏都大梁,濮阳、黎阳并是魏之东地,故立郡名东郡也”
汉承秦制设有东郡,以郡守为行政长官。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以高祖子恢为梁王,“罢东郡,颇益梁”然司马迁称云:“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说明东郡取消建制时间并不长,而是长期处于中央朝廷的控制范围内。西汉东郡属于兖州,是兖州的州治所在。东汉东郡仍属于兖州,但不再是州治所在地。严耕望先生考证两汉东郡太守担任者共28人,我们依据严先生所列东郡太守整理并制成。
历代地理界定
秦王政五年(前242),将军蒙骜“定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东郡”
汉承秦制,略有损益。东郡以濮阳县为郡治,西汉领22县,东汉领15县。两汉时期东郡属于兖州,位于黄河以南、济水以北的区域内。
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东北部以及山东省西北部,具体而言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中心,包括安阳、新乡、山东省聊城和菏泽四市的部分地区。
存在意义
两汉时期东郡在军事上、文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司马迁在《秦本纪》《六国年表》《燕召公世家》《卫康叔世家》《魏世家》《田敬仲完世家》《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刺客列传》《蒙恬列传》中提及东郡的设立。将东郡的设立作为时间坐标突显了东郡重要的地位。
军事上,东郡处于水路交通要地,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卫国,是“晋、齐两国交通必经的地方”。战国时期赵、魏两国迁都,“卫与大梁、邯郸之间的交通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卫地“处在四通八达的地位”
秦汉时期东郡的交通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东郡位于司隶、冀州、青州、兖州的交界地带,是这四州之间交通的中心。《秦汉东郡交通形势图》控制东郡,就掌握了这四个地区联系的核心区域,可以达到控扼四方的战略意义。东郡战略交通中最为重要的是白马津。黄河两岸南北交通中最为重要的区域是河内和河南、魏郡和东郡,分别有孟津、白马津。
核心城邦
白马津是东郡水路交通的核心,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楚汉之争时,郦生曾建议刘邦在军事战略上“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顾祖禹认为,“自秦以降,黎阳、白马之险恒甲于天下,楚、汉之胜负由此而分”,东郡是“南北津途,咽喉所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