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定都的因素(古代的都城为什么选择北方)

古代定都的因素(古代的都城为什么选择北方)

首页维修大全综合更新时间:2024-05-11 02:20:44

古代定都的因素

古代定都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山川形势等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文化等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主要选择易守难攻、土地肥沃、交通方便,能够压制四方,还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方。

人文因素方面,经济上粮食生产及运输方便,经济中心,商业繁华;另外要选取一个可以很好地辐射到周围领土的地区来作为政权的核心,可以随时扑灭可能的叛乱。

中国古代定都选址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则:

一、区域中心原则;

《吕氏春秋》中记载:“古之王者,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而司马迁更是直言:“夫三河在天下之中 ,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由此可见,选择国家版图中心位置作为国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国都选址的原则之一,例如:洛阳。洛阳的选址直接体现了这一原则,曾经号称“天下中土”、“中洛”。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版图的中心建都呢?

有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一个区域的经济文化通常是在中心地区发展成型的,而这个中心地带自然而然便会发展成该区域的都城;

其次,中心地带与该区域其它地方的距离相似,这样有利于传达政令、调兵遣将;

最后,这样的原则符合中国古代社会以和谐为主旨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其实,实际上在一些次级区域为都城选址的时候,也会考虑到这样的因素 ,例如:一些中小国家、割据政权等,甚至于,在一些少数民族同样有这样的原则。

二、内制外拓原则:

这一原则在都城选址的问题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都城通常是帝国重点的保护对象,也是一些国内反叛势力千方百计想要毁灭的目标,更是国家向外发展人力、物力、财力的决策地。归根结底,这一选择体现的还是都城选择的军事条件。扩张领土和稳定国内形势,是中国历代政权的两样头等大事。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战争从来没有消失过,外患与内乱此起彼伏,遥相呼应,一旦局势失控就会造成国都被围攻,甚至于,被攻占的局面。因此,都城选址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符合“内制外拓”这一原则,这一点通常领先于经济条件的考量。

三、故地人和原则:

大部分的国君和跟随他的从龙之臣,在选择国都地址之时,都希望建在自己的故乡,一方面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炫耀心理,另一方面则是文化联系的体现。

古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籍贯和自己比较熟悉亲切的区域,在这些区域里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和各种食物都给自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外,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一旦远离故乡很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1 3dmx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