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部发迹于斡难河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之时,乃蛮掌印官维吾尔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一般称为回鹘文)以书写蒙古语,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一般来说,突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最早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突厥发源于漠北草原,后游牧于阿尔泰山附近,魏废帝元年(552年),突厥首领土门可汗击败柔然,建立突厥汗国。突厥汗国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与多个民族相接触的过程中吸收一些西域地区的字母,结合本民族的语言,逐渐形成了突厥文字。
回鹘,也称回纥,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部落,本臣服于兴盛于隋唐时期的突厥。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回鹘消灭突厥汗国,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最强盛的游牧民族。回鹘在消灭突厥之后,为了摆脱残留的突厥痕迹,也为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需要,回鹘决定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而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一代的古老民族,以善于经商著称,沿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贸易,早在公元2—3世纪就创立了粟特文字。大约在八世纪后期,回鹘借助了当时流行于中亚地区的比较成熟粟特文字,创造了回鹘文。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回鹘被黠戛斯攻破,随后部落瓦解,回鹘分三部迁徙,一部归附唐王朝,一部迁徙至河西走廊一代,还有一部越过阿尔泰山,迁徙到今新疆,与原本生活在此地的西域各民族交融结合,建立了强盛一时喀喇汗王朝。回鹘被灭之后,黠戛斯也逐渐衰亡分解,分裂出的生活在蒙古草原各处,其中西部的一支逐渐演变成为乃蛮部。乃蛮部西接喀喇汗王朝,一个叫塔塔统阿的回鹘人,深受乃蛮部大汗重用,成为乃蛮重臣,专职掌管金印钱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时,于1204年率兵征服了乃蛮部。消灭乃蛮国后,塔塔统阿被成吉思汗俘获,命其教授蒙古王子贵族回鹘文字,回鹘文字基础结合蒙古语发音,在成吉思汗称帝(1206年)前后逐渐形成了回鹘式蒙古文字。回鹘式蒙古文字历经窝阔台、贵由、蒙哥等几位大汗,至1260年,忽必烈称帝之后,接受藏传佛教,尊西藏萨迦派大师八思巴为国师,命其创造蒙古新字。八思巴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造了八思巴蒙古文,并于大元至正六(1269年)颁行天下。
由于八思巴文来源于藏文字母,藏文字母又吸收了大量古印度梵文的成分,这种文字比较难与蒙古民族的语言发音相结合,没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虽然八思巴被定为元朝法定文字,但下层民众习惯于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元朝灭亡之后,北元政权还在较短的时期内使用过八思巴文字,随后蒙古分裂为各部,回鹘式蒙古文逐渐回归,并最终取代了八思巴蒙古文。
明末清初之际,地处蒙古高原西部的卫拉特蒙古根据地区方言在回鹘式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托忒蒙古文,但也仅限于卫拉特部落使用。除托忒蒙古文外,蒙古各部也发展出了各种回鹘式蒙古文的变种,这些蒙古文虽然在拼写规则和语法结构等方面有了各自的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脱离回鹘式蒙古文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