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传说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唐为周,并在奉天北面的梁山巓上,修筑乾陵,玉帝大怒,通报四海龙王,三年内奉天一带不得降雨,这下苦了奉天城的百姓,人们怨声载道。
管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遭殃,喝足天河水喷洒人间
玉帝得知此事,将玉龙打下凡间,并压上刻满碑文的石碑一通,石碑上书:玉龙降雨犯天规 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凌霄殿 除非金豆开花时
奉天百姓,为救玉龙想尽办法,每家每户都将黄豆在锅里炒得金黄闪亮,很像金豆开花。
人们把金豆端到玉龙身边,镇压玉龙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尘,太白金星发现地下金黄一片,以为是金豆开花,便收了拂尘,玉龙才腾空而起回到天上,不顾玉帝禁令,哗哗下起雨来,这天正值清明节气,从这以后,奉天百姓都要在这一天炒吃黄豆。
有一户人家,在炒黄豆的时候,家里遭了火灾,奉天城有个县令,爱民如子,亲自到失火现场,并奋不顾身,投身火海,烧伤了眼睛。
后来,这里的人们觉得吃炒豆伤心,便把黄豆磨成粉面,做成凉粉食用,为了纪念那个烧伤眼睛的县令,才有了今天乾州人清明节吃凉粉的习俗。
人们清明节如此厚爱于凉粉这一美食,还要追溯到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春秋时期,就有清明前吃寒食的传统习俗。大家普遍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而寒食节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立的。
晋文公在做诸侯国君之前曾有十九年流亡的生涯,颠沛流离,受尽屈辱和磨难,在饥饿难耐晕倒之时,传说是大臣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用火烤熟送与他吃,使他渡过难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割股啖君”的传说故事。
晋文公在执政之后,却忘记封赏这个曾患难与共,舍身相救的臣子,等他愧疚想要封赏介之推时,介之推却不接受封官之赏,和老母亲隐居绵山。
无奈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逼迫介之推下山做官,而介之推死也不下山,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树死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祭祀。把防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人们生烟火做饭,以寄哀思。所以这一天人们只能吃寒食。提前做好吃的食物,于是先辈就发明创造了凉粉这一传统美食,这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古时凉粉还可以作为清明上坟供奉先人的祭品。寒食节随几千年历史演变而逐渐衰微无名,融入清明节之中。而清明节吃凉粉,上坟祭祖的传统习俗一直流传到今,经久不衰,而且越来越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