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种植方法如下:
原料准备:选用优质的白平菇菌种,麦秸、玉米秸或稻草等作底料,石灰粉和磷酸二氢钾等作堆肥调节剂。
底料处理:将底料加水浸泡,至70%左右的含水量,再进行蒸煮或烘干处理,使含水量降至60%左右。
接种菌种:将菌种与底料混合均匀,然后装入菌袋中,每袋重约2.5kg,每平方米放袋量为18袋左右。
养护管理:将菌袋堆放在温度为20-25℃,湿度为70-80%的菌房内,每天进行通风、喷水和消毒等管理措施。
观察生长:3-4天后,菌丝开始长出,约7-10天左右菌丝长满菌袋,形成菌红。
催产处理:将菌房温度降至18-20℃,湿度降至60-70%,并进行适当的薄层灭菌处理,可促进白平菇的快速生长和成熟。
采收管理:白平菇生长期一般为25-30天,成熟后可进行采收,每次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毒处理。 以上就是白平菇种植的基本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防治病虫害等问题,以确保白平菇的质量和产量。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
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
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
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
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
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