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日夜劳累,造的字很多很多,其数目相当于一石谷子的粒数。民谣有云: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夫子认得九斗七,丢下三升无处用,撒在边疆教彝民。
仓颉造的字,进化成汉字的约有九成七,还有零星的字没处用,成为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创造文字时作参考。现在,朝鲜文字、日本文字,形体上都受汉字影响。
仓颉,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尊为“造字圣⼈”。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于斯,葬于斯。
据说,仓颉在这儿造的字非常多,民间有诗为证:“仓颉造字一石粟,孔子读了七斗七,剩下二斗无用处,撒到邻邦赠外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