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年,为了维护和巩固它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办法。武王和周公先后两次分封。受封的诸侯有三种人:一为周王的同姓亲族;二是开国功臣;三为先代贵族。周初的主要封国有:
鲁国: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是西周在东方的主要诸侯国之一。
齐国:是姜尚的封国,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后迁临菑(今山东临淄)。是当时领土较大的诸侯国之一。
卫国: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主要统治殷遗民。
晋国: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国,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后改国号晋。
燕国:是周的同姓召公爽的封国,可能原建都于今北京房山县的董家林一带,后迁至蓟,即北京城西南角附近。这是周王朝北疆的一个诸侯大国。
宋国: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平息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微子启,让他统治殷遗民。
周初的“封邦建国”,目的在于“以藩屏周”。这种分封制,对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交通不便,这些诸侯与周王室的联系日趋减少,逐渐形成一些强大的地区性中心,终于导致了后来诸侯割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