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性格塑造多半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小的时候,性格塑造更多受家庭影响,等到成年之后,性格已经逐渐成型,但是还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过程比较艰难,所以小时候性格塑造十分重要。有的小孩子似乎天生胆小,这应该怎么办?
其实,小孩性格很大部分受家庭环境影响。胆小的小孩很可能是因为家庭过分保护,导致小孩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会感到害怕,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胆小的性格。这时候,家长们应该多带小孩接触新的事物,同时要鼓励小孩主动尝试,尽量放手,让小孩独立。
还有可能是小孩触觉发育不好,因为在小孩三岁之前,都是通过触觉来认识一个物体,可能在这个阶段,家长没有做好指导。此时,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还要通过互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认识更多的事物。
另外,胆小的性格并非就是不好的,家长们不要因为想要纠正小孩担小的性格而操之过急,给小孩多点时间,多去启发他们,让他们自主改变自己,这样更有益于小孩往后与人相处。
其实宝宝并不是与生俱来就胆小怯懦的,只是经过一些事情之后,慢慢就发生改变了。
家长在发现孩子变得胆小怯懦的时候,一定要采取行动,用有效的方法把孩子的勇气变现出来。
方法一:让孩子对害怕的事情慢慢熟悉起来
每个孩子进到一个新环境都会感到不适,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让他慢慢适应新的环境。
方法二:带让孩子安心的物品
记得《爸爸去哪儿》第二季里面的孩子姐姐,离开了爸爸,就变得特别胆小。当时他的爸爸和她讲了很多,最后给了姐姐一张照片,让她想爸爸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就当作爸爸一直在身边。
我们的孩子在一定的阶段都不能自己获得安全感,这个时候大人可以给孩子一些辅助性力量,来帮助孩子战胜恐惧感,重新赢得勇气。
方法三:孩子害怕时,鼓励性地把他推出去
有时候孩子退缩是因为害羞,或者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要告诉孩子,不管结果如果,他们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在早教课上表现得不满而懊恼,或许他们正在改变,而你没有看到,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孩子就会充满自信地去尝试。
方法四:以毒攻毒
孩子对黑暗或是怪物感到害怕,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层次。而父母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战胜恐惧。比如,询问孩子“你觉得哪种颜色代表害怕的感觉,哪种颜色代表勇敢的感觉呢?”然后,告诉他们,无论何时,当他们感到害怕时,可以深呼吸,让代表勇敢的颜色充满整个身体。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脑海里想象的颜色就会变成抵抗恐惧的盾牌。而深呼吸则减小了孩子的压力,释放出一种令大脑产生自信的化学元素——血清素。孩子将会逐渐变得勇敢起来。
方法五:认可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于孩子不愿尝试的事情和害怕的事情,家长不必一味地劝说,我们要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尝试。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帮助他察觉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促使他能够做出自信的决定。这会使孩子更独立,更有责任感,更具备冒险精神。
方法六:在游戏中学习
在游戏中获得勇气是非常好的一个方法。藏猫猫就是一个培养孩子勇气的游戏,它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分离以及未知的环境。游戏中,妈妈出现、消失,然后又重新出现。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学会轻松面对。
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要运用到不同的方法。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哦,孩子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请家长耐心等待孩子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