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凌晨2时左右,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漫漫黑夜,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打响了。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主要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以及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部分学生,再加上准备动员参加起义的蔡廷锴第10师和在起义后赶到南昌的第4军第25师。当时这些参加起义的部队大部分名义上还为国民革命军,战士们和敌军穿着一样的国民革命军军服。
由于南昌起义是在秘密的情况下举行的,为保证战斗能顺利打响,起义时间确定在夜间进行。如何保证起义战士们在夜间也能准确辨认敌我?佩戴既醒目又秘密的标识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起义军统一在胸前佩戴红色领带、在左臂扎上白毛巾,由于起义时间在凌晨,起义军在马灯和手电筒的玻璃上也都贴上了红十字,这样一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辨别敌我。同时,起义军还约定以第20军军部吹响冲锋号为发动进攻的信号。
选择红、白两色作为标识颜色,一是因为在夜间特别醒目,二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象征着“除旧迎新”,希望通过起义揭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这几样标识物品易于携带,便于隐藏,佩戴方便。除此之外,起义军标识还拥有深刻的寓意:红色领带代表着与旧时代的决裂,象征一支红色的军队;马灯是夜间照明工具,预示着南昌起义即将点燃革命的火种,照亮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由于起义军布置周密,对敌军进行突然打击,仅仅5小时就全部解决了战斗。
因为战斗结束得很快,市民的生活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起义胜利的第二天一早,南昌的大街小巷上就多了很多带着红领带,扎着白毛巾的士兵,当时的南昌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红带兵”,红领带、白毛巾这些起义时的标识也随之深入民心,成为了南昌起义军的形象代称,这也是《八一起义歌》中唱到 “原来是红带兵解决了国民党”的由来。
1959年,起义标识马灯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馆之初征集而来。如今,这盏有些年头的器具就摆放在纪念馆的展柜里,大家透过它陈旧的玻璃外罩、鲜红的十字标志、锈迹斑斑的铁架,依然能够看到它曾在1927年8月1日的凌晨,为一群年轻战士点燃的胜利曙光。